禾 刀
不知是因为央视刚刚拉起禁播30集以上电视剧的红线,还是因为对该剧本来就有保留看法,仍由高满堂操刀的《闯关东2》并未成功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虽然媒体披露该剧播出后收视率仍旧一路飘红,但批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其中一个重要焦点便是,这部作品掺杂了过多的革命色彩,反倒淡化了第一部作品奠定的浓郁的“闯”味。
“闯”味到底是什么?《闯关东1》之所以火爆,不排除李幼斌等演员的倾情尽力,但总体而言,这部作品“闯”味的定位比较符合观众的观剧心理。《闯关东1》在整个朱家生存发展的粗线条脉络下,展开各个人物的不同命运,有悲有喜,有主也有次,绝不重复。除了主要人物之一老二朱传武为情所困,投身军营,直至战死沙场外,由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以及老大朱传文、老三朱传杰等其他人物,许多时候都是为生存与经营烦神,为创业与发展劳碌。即便是到了后来与日本人较劲,其主要载体也是通过煤矿经营权的争夺来展开。换句话讲,正是因为浓浓的“家”味,以及千回百转的创业色彩,才成就了第一部戏的辉煌。
在写续集之前,高满堂曾经感慨,早知道还要写续集,就不会把第一部中朱传武这个很有戏的角色写“死”。高满堂还谈到,为写第一部戏,他曾经在山东和东北数地之间长时间大范围的深入采风,第一部戏也几乎集中了山东人闯关东所经历的所有大事件,这或许是第一部戏好评如潮的根本原因之一。但这也从侧面充分说明,对第一部戏高满堂已经倾尽了最突出最优秀的素材,续集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闯关东1》确立的先入为主式的创业路线基调下,观众已然形成了自己的观剧惯性思维。《闯关东2》一开篇便迅速切入九一八事件。高满堂显然期望以这种多变和不断转折的剧情,迅速抓住观众心理。然而,观众的惯性思维仍旧停留在第一部朱家的奋斗史上,难免会拿这部戏中的宋家与第一部戏中的朱家做对比。
再者,抗战戏革命戏多如牛毛,其中叫好叫座的优秀作品也不少见,没有足够的看点,是不太可能调动观众的兴趣的。虽然第二部中也涉及到江上飞、采人参等饱蕴东北地域人文特色的生存历史,但宋家基本上没什么突出的创业经营历史,家业的发展几乎被忽视,有的只是频频卷入抗日漩涡,以及宋家四人各路情感的交织。抗战胜利后,宋家更是悉数卷入解放战争中,国内矛盾反倒成为一家人新一轮矛盾之源。
也许会有人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是闯关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当然没错,不过,对于数百万闯关东的山东父老乡亲而言,怎样在逆境中寻得一线生机,怎样在一线生机中努力创业,燃起新的希望,这才是观众最为看重的亮点所在。
如果我们把思维视角投射面放得更为开阔还可以发现,不仅闯关东,在历史上的走西口、下南洋等重大社会事件中,生存与创业才是促使人们自发流动的最大动力。有必要指出的是,被迫卷入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人大多一穷二白,其生存与创业关键靠的什么,当然是“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