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史博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公共文化

第4版
文史博览
  标题导航
大家张颔
编者按
贺张颔先生
九秩荣庆
敬贺张颔先生
九十华诞
一段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仁者寿
记张颔先生一二事
作庐先生临摹的望山简小记
《侯马盟书》
发掘、出版始末




 中国文化报 >  2009-12-0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马盟书》
发掘、出版始末
  盟书残片

  1965年冬,山西侯马电厂在搞基建挖土方时发现了不少写有古代文字的石片、玉片,在原平县搞四清工作的张颔闻讯立即赶往考察。这些石片、玉片上的字迹非常小,需要在放大镜下才能勉强看清。而即便是在放大镜下,这些如天书般的石片文字还是令人一筹莫展,当时没有一个人可以辨认。张颔经过细心整理、反复琢磨,最终认定,“这一定是很重要的东西,虽然究竟是什么还说不出来。但有些字句好像是什么祭祀,跟祭祀有关系”。根据这个判断,张颔写了一篇文章《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的文字》,发表在当年的《文物》杂志上。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当时乏善可陈的考古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当时,知名学者王冶秋将此文拿给了郭沫若看,郭沫若看了以后,很快写了一篇文章《侯马盟书试探》。文章认为,这些文字是先秦的盟书。应该说,郭沫若的文章对张颔是一个极大的启发,从此,张颔根据“盟书”这个思路开始从历史上进行考证。

  到1973年,张颔最终把几千件盟书残片的文字全部辨认了出来,并写了一系列的考证文章。这样,考古学及古文字学的巨著——《侯马盟书》随之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张颔考古发掘、整理编撰的《侯马盟书》被考古学界评为当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学界公认,《侯马盟书》对于研究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具有重大意义。80年代,日本考古学界也专门给张颔先生发来贺信,盛赞这一重大考古成就,并诚邀张颔赴日讲学交流。

  张颔的这项研究刚刚开始不久,“文革”就开始了。“文革”期间,张颔有一段时间基本上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院子。张颔回忆说,当时他负责整个文物局机关的厕所卫生,男女厕所都是他来打扫。张颔不无自嘲地说,他原来是考古所的所长,后来又打扫厕所,“文革”后再恢复为所长,因此许多同志笑称他为“老所长”。张颔在“文革”期间被关牛棚长达7年,研究盟书的事不得不中断。

  “文革”中所有的《侯马盟书》资料并没有遭到任何毁坏,它们被集中装箱,堆放在文庙后的一间旧房子里,一直默默地等待着张颔的到来。而“文革”一结束,张颔便再次投入到《侯马盟书》的研究之中。《侯马盟书》的初版发行时间是1976年,当时的印数很少,因而这本书引起的轰动仅限于专家圈子里,广大读者中知之者有限。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甚至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内,也只购藏了一册,使得许多专业教授也难得一借。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侯马盟书》没有再行出版。据了解,目前我国台湾地区有人出版了《侯马盟书》的缩印本。事实上,张颔自己对初版发行的《侯马盟书》并不满意,这也是他重修“盟书”的原因。2006年,《侯马盟书》增订本终于由山西省古籍出版社再次出版发行了。张颔说,他的夙愿终于了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