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乌兰牧骑:广袤草原报春花
请谍战剧“稍息”
60位艺术家获颁“人民喜爱的艺术家”
杂技《再见,飞碟》颠覆传统玩“3D”
恩施古城改造难在哪儿?
图书室里诞生“生态村”
安徽专项布署
少数民族文化工作
南京将推出新年系列
音乐演出
草原女人系列图书上市
《中国文物地图集·辽宁分册》出版
新闻图片




 中国文化报 >  2009-12-1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兰牧骑:广袤草原报春花

  本报驻内蒙古记者 阿勒得尔图

  12月8日上午9时,内蒙古呼和浩特。来自12个盟市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和74支乌兰牧骑的队长等200多名代表,共同出席自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以来的首次全区乌兰牧骑工作会议。尽管正是隆冬时节,但每位代表脸上都荡漾着笑容,笑容里流溢着对乌兰牧骑的热爱和对草原、对农牧民的深情。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曾多次深入全区各地乌兰牧骑进行调研,她在会议讲话中回顾总结了50多年来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分析和阐述了乌兰牧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加强新时期乌兰牧骑建设的重大意义。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独有的、在草原上流动演出的文艺团体,是享誉当代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50多年来,活跃在内蒙古各地的乌兰牧骑,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坚持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活动,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感召力。半个多世纪的基层服务,两次大规模的全国巡演和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交流演出证明,乌兰牧骑是内蒙古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排头兵和轻骑队。

  乌兰牧骑是从内蒙古农村牧区幅员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实际出发,以适应农牧区特点的文艺组织和活动方式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从初创时期的两支队伍、21名队员,发展到现在的74支队伍、2800多名队员,乌兰牧骑一直致力于反映经济社会给农村牧区带来的新变化,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新观念,力求满足农村牧区干部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50多年来,乌兰牧骑累计行程110多万公里,辅导农牧区业余文艺骨干74万多人次,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30多万场,观众总数达2.12亿多人次。此外,乌兰牧骑始终坚持民族民间艺术本色和继承创新的文化品格,不断开拓民族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道路。至今已累计创作演出1.1万多个节目,其中2000多个节目在盟市和自治区获奖,120多个节目在全国获奖,多年来,涌现出鄂托克旗乌兰牧骑、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等20多个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自治区“十佳”乌兰牧骑,涌现出德德玛、拉苏荣、牧兰等一批享誉草原的民族艺术家,同时向国家和自治区文艺团体、文化单位输送了3700多名文艺骨干。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大力推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与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乌兰牧骑也开始面临新的变革和挑战,内部机制不活,改革创新不力,活动方式和内容不能及时跟上群众需求的弱点开始显现。

  因而,此次全区乌兰牧骑工作会议的召开很有必要。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乌兰牧骑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认为,推动新时期乌兰牧骑的繁荣发展是加快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惠民、保障和发展农牧民和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农牧民和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迫切需求。意见稿提出乌兰牧骑是由地方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列入旗县全额文化事业编制,具有公益性质、服务基层的文艺团体,同时要求乌兰牧骑创新基层活动方式和内容,每年每支乌兰牧骑必须坚持深入到旗县农牧区开展基层活动4个月以上,演出100场以上,地方财政每场补贴2000元至3000元。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王志诚在会上要求,全区文化主管部门和乌兰牧骑贯彻会议精神时要切实做到“六个必须”:必须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性质,明确各级政府主导并提供财政保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必须突出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种作用;必须发挥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优势;必须要用精品立团,彰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反映人民心声;必须与时俱进,保护乌兰牧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内蒙古文化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草拟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乌兰牧骑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在吸纳代表们的建议和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出台。各地政府要把乌兰牧骑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为乌兰牧骑的繁荣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据了解,内蒙古文化厅将尽快研究制定乌兰牧骑评估管理办法,针对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市区乌兰牧骑的不同环境和发展状况,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改进和完善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考评体系,对不符合乌兰牧骑标准、不深入基层、不保持轻骑特点的单位,要按程序降低类别或取消其乌兰牧骑称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