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景奎
一段时间以来,荧屏的谍战剧排着长队蜂拥而来,笔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大约半年的时间有50部之余。什么《夜幕下的哈尔滨》、《特殊使命》、《暗算》、《潜伏》、《冷箭》、《地下地上》、《敌营十八年》、《虎胆雄威》……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同一个剧在多家电视台白天、黑夜轮番播出,据说,还有30余部正待命“签证”出台。真是好大的一碗“肉”,不知何时才能吃完。观众按破了遥控器,也摆脱不掉“特务的跟踪”“地下党的枪口”,可谓“在劫难逃”。
多也就罢了,可如今的谍战剧又大多雷同,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格调、一样的手法,“尝”起来也是一个味道——乏味。剧情不外乎这样的套路:假夫妻真革命,一双男女结伴打入敌营;我方的潜伏者英俊大方,智勇双全,交上桃花运,在敌营被美女缠身;一个上司两个同级,在敌营的办公室往往是一个长官带两个下属(我方、敌方各一个),当然是经常意见不一致却都想左右长官;对经典之作的翻拍“注水“太多,不是戏不够情来凑,就是加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进去来拉长故事,拖延时间……无论是故事构造、人物设置还是叙事技巧,都感觉是一个“师傅下山”,同一个“科班毕业”,缺乏新招术。
久而久之,观众从心理上对如此众多而又长相酷似的“多胞胎”——谍战剧产生了腻感。也难怪观众要换台,我们的电视人仿佛患了“季节病”似的,播一种类型的电视剧,要么让观众“热”得受不了,要么让观众“冷”得受不了,然后才想起来换季、改装。比如很早以前频繁播出的皇帝、豪华、滥情、枪战、武打等剧,再到后来的家庭伦理剧……种种“套餐”一阵比一阵猛烈地撞击着荧屏。笔者认为,影视作品应该反映不断变化中的时代风貌,和着潮流的节拍前进,不可一味重复“老面孔”“老调子”。任何事物都是多则腻、再多则厌,应有不断的创新、挖掘、变换、升华。故此,忙累了的谍战剧可否“稍息”休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