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美术创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视 界

第3版
美术创作
  标题导航
于单纯中求丰富
“不认真就做不好事情”
她们的美和哀愁
反思战争 尊重生命




 中国文化报 >  2009-12-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认真就做不好事情”
——谢志高谈《大地回春——土地改革》创作

  解放区土地革命是一个老题材,以前着重表现阶级斗争,“打土豪、分田地”的主题较多。现在回过头来看,主要还是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是一种大地回春、“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精神状态。所以我的作品集中表现了农民分田分地的场景。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这幅画抓取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组合来描述农民分田分地的场景。在作品中,有打地界、乡邻围观等,重点在刻画农民分田分地时悲喜交加的感情。

  在我的草图中,人物雏形确定后,我发现画面构图比较平,大面积土地和人的关系也没有表现出来,因此后来我将人物组合中增加很多细节进行丰富,将土地展开来画,通过农民相对静止的动态来刻画他们的形象、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我把很多力气都用来搜集形象,这些形象都是从河北得来的。我和河北比较有缘,大学毕业就被分到河北,做过工人、农民,后来多次下乡,都是去的河北平川,我还参加了西柏坡纪念馆的筹建。因此,我对河北的农民形象是有一定积累的。

  得知我这次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题目,我就觉得很适合自己。但在河北插队那会儿,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技术,人物形象、农村的场面都是记在脑子里,所以接下这个任务后,我又费了很大劲,在每个人物形象上都下了功夫:拍照、画写生,从图片社等找素材等,也找了很多以前的图片资料,这才画出了7.5米×2.8米这么大篇幅的作品,作品里的人都是真人大小。

  这幅作品和我以前的作品是有很大联系的,我画了很多农民题材的作品。记得1973年根治海河时期,我就画了很多作品,包括《乡村喜事》,表现了根治海河后欢欢喜喜的精神状态,《黄河颂》表现陕北农民,《山里人》和《路》也是农民题材的作品,《春蚕》表现的是江南农户。表现农民这个题材是我的一种惯性。

  这次作品的画幅很大,这在技术上给我带来很多不便:以往作品都是用泼墨法形成水墨淋漓,这次因为篇幅太大,只能用积墨,一遍一遍地画,增加作品的厚重感。整个画面调子以黑白为主,因为农民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还有一点苦涩。在画这幅作品时,画面风格也尽量追求朴素、沉稳。

  这幅作品的正稿花了两个多月才完成。为了避免堵车,我每天早上6点多就出发来工作室,一呆就是一整天。因为国家花了很多时间和财力来做这个项目,作为艺术家,我要求自己要认真、要很投入,起码要尽力。

  我觉得很多时候艺术离不开政治,画人物画就更离不开政治了。纯艺术是不可能的,为人民服务好也许就是最大的政治。比如说我的作品《山里人》描绘了修路农民,农村里没有路就很难致富,路对农民有极大的重要性。后来这幅画参展了,主办方请了很多农民工来看画,并让他们选自己喜欢的画,我的画很荣幸被他们选为其中的一幅。我的画农民接受、农民喜欢,我就很欣慰。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湖北洪灾,我一个人跑到武汉,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虽然回到北京后也没有找到好的构思,但我觉得,作为一个画家,有责任、有义务到社会的第一线去体验,这是很难得的,毕竟生活不是演戏。

  画画这件事,我从小就有兴趣,也是我自己愿意干的,而且我一直认为,不认真就做不好事情,各行各业都需要认真的劲头。这次我也是这样,因此,我认真了,也尽力了。

  (鲁娜 采访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