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8起手机传播淫秽信息案件破获
“中泰一家亲”花开四度
图片新闻
2009博鳌青年论坛(香港)举行
台湾昆曲《李香君》以苍凉话浪漫
开启文化产业发展新纪元




 中国文化报 >  2009-12-1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启文化产业发展新纪元

  国务院于2009年8月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文化产业规划。《规划》的颁布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意义,是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规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提出了推动发展的五项政策措施。整个《规划》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指导性。它的贯彻实施,必将对文化产业的振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使我国文化产业从此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一、《规划》编制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使我们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及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在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一般加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因此,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尽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在此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

  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突破口,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证明,文化产业本身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一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不是物质形态的资源。同时,文化产品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过程中,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反而会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二是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将会出现跳跃式的“井喷”,并且保持长期的增长势头。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2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就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增加,这就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进入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强。文化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长,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人群和资本的进入,既可以发展拥有高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也可以接纳个体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产作坊;既可以吸纳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满足具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要求。这就是说,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四是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文化产业是艺术加技术的产业,其投入主要是智力和科技。文化产品一旦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就会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另外,文化产业具有一次投入、一次研发而成果却可以多次转化的特点。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产品,使成本不断分摊,在经济收益上产生叠加效应。五是能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优秀的文化产品能够激发出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又能不断扩大和增强本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六是具有逆势而上的特点、反向调节的功能。文化产业是能够带给人希望和光明的产业,文化产品具有愉悦身心、提振信心、缓解压力的功能。因此,在经济下滑、社会动荡的时期,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反向调节的功能表现得更加明显,文化消费往往不减反增,文化产业也会呈现出逆势而上的发展态势。今年1月至7月,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7%左右,高于同期GDP增幅10个百分点。

  正因为文化产业具有上述特征,世界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是由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在政策上进行倾斜、资金上给予支持,以推动其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素质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原创能力不强、文化外贸逆差仍比较突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原因,为切实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及时颁布出台了《规划》,为文化产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创造了条件。

  二、贯彻落实《规划》的重要意义

  《规划》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规划》的出台和实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步骤。文化产业相对于一般产业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最符合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产业。一方面,文化产业是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产业,其发展不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也不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萎缩,因而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生产内容产品、创造精神财富的产业,其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在消费过程中还可以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因而是最符合和谐发展的产业。《规划》对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加强技术水平的部署,既有效地推动了以内容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更加凸显,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划》的出台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步骤。

  2.《规划》的出台和实施是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国际经验表明,越发达的国家,文化消费比重越高、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也越大。同时,文化产业对于整个服务业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以会展业为例,直接收入和带动的相关收入的比例可达到1∶4到1∶9。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升级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当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日益加剧。文化产业中创意设计等领域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结合尤为密切,从而对传统产业文化内涵和内在品质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新兴的产业门类和文化业态将不断涌现,进而对与之相关的电子制造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推动着该产业的不断升级换代。因此,《规划》的出台,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也将有力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下转第二版)

  文化部副部长 欧阳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