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文化创新推动城市发展
构建文化产业
区域合作机制
当代散文创作的见证
青年电影发行人论坛举办
叶梅作品研讨会举行
雨燕作品研讨会召开




 中国文化报 >  2009-12-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代散文创作的见证
——专家研讨《太阳对着散文微笑》

  刘 茜

  由北京作协主办的“韩小蕙散文理论暨散文的可能性研讨会”12月9日在京召开。会议由北京作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青主持,邓友梅、王巨才、査振科、雷抒雁、阎纲、何镇邦、田珍颖、周明、秦晋、冯立三、肖复兴等作家、评论家出席会议,深入研讨韩小蕙专著《太阳对着散文微笑》。

  韩小蕙多年来担任《光明日报》文荟副刊主编,并从事散文创作。她主编出版各类散文集55部,个人也收获了21部文学作品集,并获得韬奋新闻奖以及冰心散文理论奖、郭沫若散文优秀编辑奖、中国女性文学奖、美国国会图书馆“友谊与进步奖”等。韩小蕙坚持每年编辑一部散文年选,撰写一篇散文年度述评,今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散文理论研究集《太阳对着散文微笑——新散文17年追踪》。

  《太阳对着散文微笑》是韩小蕙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近20年来对中国知识分子散文著作的述评集成。约有70位当代学者、作家的作品在其间得到了画龙点睛式的评介,将近20年来散文的发展概貌、革新脉动以及年度特色精细道出。散文评论家王兆胜指出:“如果将该书看成是一幅新时期的中国散文地图并不为过。”

  “韩小蕙散文评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坦率、真挚、幽默与自由,在女性优雅而纯良的笔调中又裹挟着一股丈夫般的气势豪情”,田珍颖说,韩小蕙的散文评论具有记者的敏锐,学者的广博,作家的个性三个特点,秉承了她一贯认真踏实的作风。然而,一个成熟的作家、评论家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往往非一日之功。从韩小蕙的诸多散文评论中,可以看到作家求变创新的探索之路。早在《文坛新伤逝》中,她就以泣血之心和肝肠寸断之情批评中国作家恶劣的生存困境;在后来的《得与失》中,又针对世俗人生尤其是文坛的争名夺利,辩证而深入地探讨其间的“得”与“失”,体现她对良知的坚守与沉思。由于新时期散文领域中多了小说家、剧作家、理论家、诗人以及各个文化学科的学者们的身影,大大丰富了散文创作,韩小蕙成功预见了“新时期散文将升温并持续七八年”、“革新意识将成为散文创作的一股潮流”等。

  与会者认为,韩小蕙的散文创作态度真诚,评论视角独特。她审视散文时常深入作品的内核,批评敏锐且有包容之心,既坚持精英立场,又努力寻找与大众媒体批评之间的连接点。她对近20年散文的梳理见证了当代新散文创作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