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图书馆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张磊为何要向耶鲁“豪捐”
助推巴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韩结缘春节文化
美国华人春晚:坚持自创和“草根”
《费加罗报》为法国人阅读支招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1-1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磊为何要向耶鲁“豪捐”

  近日,中国籍耶鲁大学毕业生张磊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万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记录的消息引来关注无数,相关报道和讨论铺天盖地而来。

  综观国内外各家观点,无非就是如下几种:气愤者,谴责张磊吃里扒外、忘恩负义,如此一大笔钱不来支持国内教育事业,反倒上赶着送于外人;“打酱油”者,认为这完全是张磊个人的私事,人家自个的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愿意给谁就给谁;反思者,将矛头直指国内高等教育制度,大声疾呼要让国内大学痛定思痛,为啥不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为啥不能引来学生的回馈。

  关于此事,笔者倒是觉得搞清楚张磊“豪捐”具有的个别性及普遍性,其实要比讨论这钱该不该捐或者该捐给谁更有意义。

  说起此事的个别性,还得先来看看张磊特别的个人履历。张磊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他在中国中部长大,曾是省里高考状元,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张磊又受到西方教育和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到耶鲁读MBA,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自称被耶鲁“改变了一生”。张磊创建的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一直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据其自述,他之所以要捐款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耶鲁帮助中国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他想改变这种单向资助的关系。这么一分析,“豪捐”一事的“理所应当”便无可厚非了。

  事实上,此事所具有的普遍性才体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国外一些大学在筹资模式和艺术上值得我们学习。在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基本上是私立大学,他们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校友的捐赠和学生的学费。获得校友捐款额是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反映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而且做起来还是一个技术活儿,更是一门艺术。

  耶鲁大学从1817年开始就没有政府拨款,可以说依靠校友的捐助才发展至今;而驰名世界的哈佛大学在金融危机前的校友捐助基金更高达380亿美元,这不仅让美国公立大学望而兴叹,而且也远远超出了美国私立大学的一般水平。

  哈佛大学的筹资模式发展至今,已具备了现代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运行机制:首先,筹资渠道多元化。例如捐款主体包括不分种族、国籍、肤色、宗教的历届校友在内的各类人群和基金会,不拘一格吸引各界捐款。其次,组织运行体制灵活高效。哈佛大学基金会每年都举行定期或项目性的筹款运动;校友联合会通过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组织校友聚会来联络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的感情,增进合作;学校开发办公室承担大型筹款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与实施。再次,有一支职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筹资队伍。哈佛大学不但有一支业务技能精湛、专业水准极高的管理公司团队,还有一支以校友为主力、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既可参与大规模集资运动的筹划、组织、实施与管理,又可常规性地与身处各地的哈佛新老校友交谈,并提供信函收发、文件处理等服务。最后,现代化、艺术化的筹资技巧。哈佛大学充分利用电视、新闻等大众媒体,通过发表电视讲话、制作特别广播节目等方式,打造成功的筹资宣传攻势。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筹措资金的组织管理平台建设大都不够完善,在调动校友捐资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作为不大,有时即使获得一定捐赠,在使用管理上也缺乏制度性规范,效益差、公信力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说,要想让学生愿意、能够给学校捐赠是一个系统工作和从长计议、从长培养的过程,不是到开学校周年庆典时,才给自己的毕业生发一个邀请信进行“逼捐”。虽然不能撇开经济发展、国家对教育捐赠的政策扶持等因素,但耶鲁、哈佛等美国名校的运筹紧密有序、手段高超巧妙、环节细微周到的筹资艺术,以及其终身负责制和遍布全球的校友网带给毕业生的强烈归属感都是值得我国某些深陷经费困境的大学学习。(静 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