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娜
上周末,在北京SOHO现代城工作的小陈和女友在万达国际影城CBD店观看了电影《孔子》。出场后,两人还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正准备下楼时,突然发现楼梯右侧的电影宣传海报前摆了一台展示柜,或横或立地摆放着竹简。一旁的促销人员向他们推销:“这是《论语》的竹简版,每套定价为320元。”
“这还是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销售这样的商品,但是定价有点高了。”工作不到两年的小陈告诉记者。的确,如今的电影院已不仅仅是为公众提供观映电影的地方,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集电影、餐饮、休闲、游戏等为主体的休闲去处,但以电影上映为由头,在影院进行铺货的销售尝试,的确还比较新奇。为此,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华简借势大片,影院铺货
在万达国际影城CBD店的三层《孔子》海报前,记者看到了这种充满古意的竹简,它被运营方称为华简。据促销人员介绍,华简由上海历思实业主推,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将国学经典刻在楠竹上,并经高温蒸汽灭菌、防蛀、紫外线烘烤等工艺流程,一部竹简版的《论语》就诞生了。
记者拿起一部竹简发现,这部《论语》宽约0.2米,长约1.5米,整部竹简卷起来也并不显笨重。在竹简上,以章节的形式,自右至左竖刻着繁体隶书的汉字。“竹简版的《论语》并未收录整篇《论语》,而是从2万余字的书中精选了近5000字的内容,组成‘名言警句’式的浓缩版《论语》。”负责华简华北区销售的总监罗彻介绍。
历思实业的华简制作负责人博驭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千儒家弟子身着汉服手拿竹简,声情并茂地诵读《论语》,其中散发出的国学韵味让国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随着易中天、于丹、曾仕强等从《百家讲堂》中走出的国学讲述者,更是加温了国内的国学热潮。因此,公司迅速制定了国学精髓系列产品迎合市场。
而在具体的营销操作上,华简借势电影《孔子》的热映,采用影院作为铺货渠道——将电影《孔子》的首映日1月22日作为其面世日期,并以北京万达的3家院线和北京地区2009年票房最高的首都电影院作为销售渠道,进行产品铺货。
罗彻坦言,虽然在影院进行销售的租金不菲,但对于华简的初期宣传还是利大于弊。“从1月22日至25日晚上的4天内,平均每天要卖出50多套。”罗彻还介绍,此次面世的华简不仅有《论语》,还包括老子的《道德经》。一次购买两部竹简的消费者居多,售价上也会有优惠,500元就可以买下。
仿古国学产品能持续热销吗
对于华简的营销手段,主攻品牌经济学的山东大学教授孙曰瑶评价,华简以国学为内容、竹简为载体的创意,以商业大片《孔子》的上映日作为面世时间,在影院进行渠道铺货,这都没有错。然而,品牌经济学讲究“给目标顾客一个不假思索的、排他性的选择理由”,在这一点上,华简的营销手段能否实现产品热销值得商榷。
他分析说,电影《孔子》以商业片的运作方式,其先期的宣传造势以及后期的热闹观影,都有助于提升孔子的社会关注度,这对于华简来说,就相当于搭上了一班顺风船。但是,华简的主要购买者大部分集中于知识水平、收入水平高的中年群体,而电影院作为现代消费文化的载体,其消费者以青年为主,青年情侣尤为集中,选择这一地点进行销售,表现了运营方对目标顾客的把握不准。
对此,罗彻坦言,公司也有这方面的担忧。但由于华简处于进入市场的阶段,其目前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产品的品牌认知度,因此,只有针对单个客户销售的营销计划。而针对大客户的销售,譬如公司年会礼品方面的拓展计划,则有待春节前后才能出炉。
其实,销售竹简书,历思实业并不是第一家。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地区,北京图书大厦西单店、谭木匠门市店等地也有少量竹简销售,其售价比华简更高,千元左右不等。此外,潘家园的古玩市场也有一些售价较为便宜的竹简供收藏人士把玩。
“华简相当于一把枪,而创意则相当于火力。这把枪很好,火力也很强,但是瞄准的方向有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一发‘空弹’。”孙曰瑶认为,单卖高级工艺品,其销售前景缺乏足够的增长点。该产品目前的营销状态还处于物质层面,如果能够将其演变为一种精神载体,其销售后劲才能有力。他举例说,譬如推出限量版的、有《孔子》主创演员签名的竹简版《论语》,使其变身为时尚载体,就更能吸引青年消费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