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是谁,跟我关系远近,年轻人如能把咱这相声抬高了,有地位了,他卖1万块钱一张票我也不眼红!小时候买一张相声票不就两毛五吗?那些相声前辈们,除了撂地,最多也就是在小梨园、天乐这些小戏园子演出,有几个能上中国大戏院的?现在谁都能上了。去年我还与台湾歌星张惠妹上了一次6万人的‘水滴’,我儿子马六甲教她一段天津快板,内容是夸天津曲艺的,我打板,我和张惠妹唱,能在这样的场合弘扬民族文化,我怎能拒绝呢!”
——对于目前在相声界大红大紫的“新人”郭德刚,相声大师马三立的长子、“马氏相声”继承人马志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能抬高相声,他不眼红。
“春晚走下坡路的原因很多,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开门办春晚’、‘创新办春晚’的宗旨。这两个口号,是每届新任总导演履职都要当众呼喊的,但是,近20年来,他们实际所做的是封闭守旧,用个流行的说法,春晚总导演们变成了‘春晚啃老族’。”
——每年末最让中国老百姓关注的事件之一就是春晚,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在慢慢地变化,许多人表示已经多年没看春晚了,也有人表示再也不看春晚了,甚至还有人评选“十大最让人讨厌的春晚明星”“最让人讨厌的春晚节目”。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日前撰文表示,希望春晚恢复生机,导演不要再做“啃老族”。
“自隋唐开创科举以来,莘莘学子就希望通过此途径改变命运。但现实社会中,权力、金钱与人情往往成为弱势群体‘中举’后难以走入成功境界的障碍。越是平民出身的孩子机会就越少,这正是‘蚁族’悲剧的社会根源,也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社会现实。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蚁族”这个簇新的单词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居住在聚居村里的、数以万计的“蚁族”,今后或将变成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和“知青”“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些单词一样,“蚁族”或将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键词之一。日前,“蚁族”之父廉思表示,“蚁族”已无法回头,物质贫乏但精神强大。
“我们希望尝试性地开展一些既可以表现圆明园历史文化内涵,又能传递中国民俗民间文化的活动,如圆明园文化和‘非遗’项目展览展示和以清代皇家年节祭祀为史料背景的‘祈福’‘赐福’等场景表演。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此次圆明园庙会真正成为一次传统文化的聚会,避免过强的商业味道。”
——圆明园将办首届“皇家庙会”的消息使其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一些专家学者及群众的质疑声音,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马晓林表示,办庙会不会出格,将避免过强商业味。
“电影贺岁化,显示了中国的‘娱乐文化’正暗中走向‘傻乐文化’。一方面,大型资本融入电影市场,形成了贺岁电影的空前繁荣,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想象性遗忘’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电影贺岁化也凸显出中国‘知识大众’反思性和批判性品格的整体丧失。”
——前几年,人们还在忧心忡忡地讲述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种种不景气,忽然间,中国电影就迎来了年票房60亿元的时代。“电影贺岁化”固然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和扩大,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国文化消费的畸形与单一。对此,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冷静地指出,电影火爆热潮的背后也隐含着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