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厢白满族乡后三村的赵兴权特别高兴,作为远近闻名的皮影艺人,他在县里的支持下创办了“皮影艺术协会”,使这项濒危的民间艺术得到了传承,更活跃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
几年来,绥化把农村特别是村一级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大事,对区域性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广泛建设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的平台,有效激发了农村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营造文化氛围的热情,使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目前,该市村村都有“文艺人”。当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部门积极鼓励、支持这些文艺人发挥其特长,带动周边的广大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3年由此培养出的“文艺能人”达5000多人。目前,绥化市已组建农民演出队、农民秧歌队、农民乐队、农友球队等3000多个。
当地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开展不同规模的文体活动,对农村文体活动的各级组织和队伍进行“拉练”。如以打造“寒地黑土·金色舞台”为载体,组织开展农村小戏小品调演和农民歌手大赛;以打造“金色田野”文化活动品牌为载体,举办农民文艺会演、大秧歌会演、农民书法绘画展览;以农民大舞台为载体,广泛组织开展“中心户”才艺展示、农民歌手赛以及各种球类、棋类比赛等。
农村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催生了当地农村新的文化业态。一些“中心户”创办了农民乐队、礼仪公司、卡拉OK厅、台球室等,为农民的红白喜事、各种庆典、娱乐休闲提供服务。据统计,绥化已有这类经营组织1500多个,有的已延伸到了偏远村屯。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净化了村风民风,使很多村民远离了赌场,培养了健康的兴趣爱好。
(李伟东 张强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