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什么是骑楼
骑楼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骑楼是为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一般一楼做商铺,二楼以上住人。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本报驻广东记者 宾 阳
编者按:从2009年9月开始,东莞市莞城街道为新建马路,将陆续拆除百年老街振华路上一半的骑楼。这些成片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骑楼历经风雨,积淀着开放的岭南文化,见证了独特的风云历史,极具文史价值。当下,为了新的道路建设,这条“骑楼路”将有可能被打碎,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做值不值?为此,我们发表了记者宾阳的文章,以供社会各界参考,并希望引起决策者的关注。
百年老街成片骑楼被拆
振华路是东莞最老的街道之一,具有上百年的历史。2001年11月,东莞市曾对振华路进行过全面改建和修饰,骑楼翻新,水泥路变成了石砖地,振华路及其附近的几条骑楼街也因此成为东莞的人文旅游热点。
据东莞民俗学家张俭东介绍,从1931年起,振华路已成了东莞的商业和经济中心。由于骑楼很适合南方天气,日晒和下雨都不会被影响,因此做生意特别好。振华路作为东莞的商业中心,年纪大一点的人无所不知。“东莞第一份报纸《东莞晨报》的办公地点就在这条路上。”
然而,2006年一张拆迁的通知出现在市民面前,通知表示拆迁部分骑楼后改造成振华小区统一管理。此后,附近的平乐坊、平定里的房子陆陆续续地被夷平。
2009年9月,施工队开始在振华路着手拆除街面骑楼。按照规划,拆除的骑楼共有60多间,占到振华路骑楼数量的一半。
振华路骑楼被拆除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受到东莞社会各界的关注,民众、学者、公务员等纷纷参与到讨论中来。在一片质疑声中,骑楼拆除工作被迫暂停。但东莞市莞城街道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拆的骑楼还会继续拆。
今年2月23日,记者又一次来到振华路现场走访,发现搭建在骑楼商铺的拆墙棚架并没有卸下,部分骑楼墙面已被拆除,只剩孤零零的骨架。
据了解,早在2005年,东莞莞城即有规划要拆掉部分振华路的骑楼建筑,为一条新修的马路让道。
2005年下半年,莞城重点进行旧城改造。按照当时的《莞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莞城区旧城改造规划》,原来的交通干道运河西路将改变功能,将其改造成特色步行街,在其中增加商业、文化、景观设施,并新修一条与运河西路平行的城市道路,代替原运河西路的交通功能。
这条计划新修的与运河西路平行的道路,就是可湖路。莞城区规划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湖路宽为24米,原计划2009年下半年动工,2010年完工通车。由于可湖路刚好垂直穿过振华路老街,所以要修这条路必须拆掉邻近路口的那些骑楼。
而在2009年7月公布的《莞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中,是把以振华路和大西路作为主体的传统骑楼商业街区纳入可园休闲商业中心,提出借鉴成都市“宽巷子、窄巷子”的商业旅游理念,统一修建适合特色商业经营、旅游项目的铺面门店和公用设施。
如果把振华路上的骑楼拆掉一半,振华路还会作为传统骑楼商业街区主体之一吗?怀此疑问,有民众质疑东莞莞城前后规划是否存在矛盾?
对此,莞城区规划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两项规划并不存在冲突。《莞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其实是根据《莞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的,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可湖路开通后,对该区的商业会有很大帮助。
莞城城区旧城改造办公室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拆掉振华路上部分骑楼修可湖路,是旧城改造的需要,再不发展,这一带真的会成了“死城”,人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老人,拓宽道路有利于带旺里面的商业,要发展,就不得不舍弃、牺牲一部分。
规划前后不一 功能目标有异
让民众无法接受的还是拆骑楼本身。很多人呼吁在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之间,应该多保留一份文化,甚至有网友认为拆骑楼就是在拆“文化莞城”的金字招牌。从网友的留言中看出,民众多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拆迁问题,也有人提出拆迁骑楼应该有文物评估才行。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有关负责人表示,振华路的骑楼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拆迁不需要经过文物部门审批,也没有接到建设单位关于文物评估的报告。不过,该负责人表示,文化部门将关注事件的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曾为莞城做了一个总的规划:《东莞莞城可园(旧城区)历史片区更新改造》,并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优秀规划一等奖(两年一次评选,一等奖只有两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骑楼是最有历史价值的,规划中是全部原状保留,加以修饰利用,所以能不拆最好不拆。
何院长说,拆了骑楼拓宽道路当然能让交通方便,但东莞可以保留的地方只有这么多了。传统文化是很有价值的,东莞仅有的痕迹和肌理只剩下这一部分了。
东莞民间学者张启聪认为,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淘汰旧的事物是必然的,这是完成城市新老交替的过程,毕竟如今骑楼已经不能产生大的经济效益了。不过,他觉得应该保留下有代表性的建筑,比如一些商人建的特色商铺,拆了它就是拆了地区文化的命脉,老祖先留给我们的都遗失了。
在张启聪眼里,大街小巷同样有它的独特文化,拆了骑楼很可惜,违背了文化原则。他建议有关部门学学香港,把一些古典建筑承包给商人,在保证原状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
骑楼和马路哪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