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加快公共图书馆立法
同是“国宝”
为何命运却不同
山西“文源讲坛”:万余名领导干部听讲
杭州非遗曲艺培训班免费授课
处理动物园老虎非正常死亡事件
“文化超市”以文化致富
盗墓“产业化”拷问司法监管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成长
南图高端讲座:为领导干部“充电”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3-1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蓬安不少村民当经纪人、签约演员
“文化超市”以文化致富

  郭安平

  相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付茂霞近日忙得不可开交,因为距离四川省蓬安县第十届桃花节开幕还有不到一周时间。“桃花节今年第一次找到我,当然要费心思。”付茂霞说。为了这一“单”,她推掉了不少生意。如此口气,是因为付茂霞的这家公司在当地不愁接活。

  记者发现,蓬安县口气大的文化商人不少,30多家这样的文化公司、演出团队,被当地百姓亲切地比喻为“文化超市”。而不少村民就是“超市”的经纪人、签约演员,文化致富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蓬安县经营“文化超市”的有几十人,他们身后,都有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的演出团队。统计显示,全县“文化超市”多达30多家,此外还有许多临时演员,一有演出任务,吹、拉、弹、唱都可以搞定。如此一来,全县不仅有已成公司的“大超市”,还有许多“小卖部”,市场运作下,大家都变得“不差钱”了。

  蓬安县川剧团团长刘汉章告诉记者,剧团与几家“文化超市”都有演出协议,出演员、出节目,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去年挣得最多的是付茂霞,20多万元,就算最差行情,都是稳挣纯利润三四万元。”

  据了解,“文化超市”里什么节目都有,供需透明。由于当地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把庆典、演出、晚会拿出来,公开招标,让有创意、有实力的“超市”来做,所以,平时这30多家“文化超市”的经纪人都很忙,商场开业、单位庆典之前,都有他们谈生意的身影。刘汉章说,“这些经纪人一般都是文艺爱好者,有村民、下岗职工、文艺团体的退休人员,还有身怀绝技的艺人。”

  3月11日,记者联系上付茂霞的时候,她刚收账回来。“春节的一次演出,收了友情价3万元。”作为当地第一位从“单操”经纪人做到“文化超市”老板,最后注册成为文化公司的经理,付茂霞很自豪。“我本身喜欢文艺,当地文艺气氛浓厚,政府又喜欢把节庆活动拿出来鼓励我们办……”这样的环境下,文化致富之路走得顺当。

  付茂霞的公司是“文化超市”中规模较大的,固定演员有十几人,签约的临时演员也有60多人。2009年共演了200多场,挣了20多万元。“今年已经把当地的几个大节,如桃花节、梨花节、樱花节活动都签下来了,加上若干小演出,目标锁定挣足50万元。”

  与付茂霞不同,60多岁的杂技艺人梅质林,则是一位从“绝技艺人”成功转型的经纪人。从小就跟着师傅学艺的他,早已是当地大小节庆表演中的台柱子,刚刚过去的元宵晚会,他的喉吞剑、喷火盆等绝技让当地群众大饱眼福。他的“文化超市”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梅质林杂技团”,团里有30多个弟子,有杂技、魔术、曲艺等近百个拿手节目。由于节目编排细致,技艺精湛,梅质林的团队已经不限于在南充演出,绵阳、成都、重庆甚至湖北等地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3月的演出又满了。”梅质林说,以前学艺是找口饭吃,经常觉得艰苦,但随着“文化超市”的增多,氛围有了,活路也多起来了。

  (新华社成都3月14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