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非 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剧场里上演“乃日”盛会
民间艺术家林桃走完百岁人生
不能固守老样子
河北规范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西湖龙井茶有了“新闻发言人”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3-1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艺术家林桃走完百岁人生
  林桃老人的刺绣作品

  本报讯 3月8日,福建省民间剪纸艺术家林桃因器官衰竭在其家中逝世,享年105岁。

  林桃于1905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漳浦县旧镇苑上村,出生不到3个月便被送到白沙村一陈姓人家当童养媳,贫困的家庭让她备感生活的艰辛,根本没机会受正规的艺术训练。不过,漳浦素有“剪纸之乡”的美称,在浓郁的剪纸艺术之风的熏陶下,9岁的林桃开始学习刺绣。16岁时,她本该有一次机会参加传统的剪纸手艺培训——“坐花姆”(按漳浦白沙的风俗,少女出嫁前要跟村里最好的花姆学剪纸、刺绣等女红手艺,“花姆”是当地人对心灵手巧、德高望重女性的尊称),却因为花姆对童养媳的歧视让林桃失去学习的机会。好强的林桃坚持自学剪纸,她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基础,吸收刺绣艺术造型技法以及床花、桌花、屋脊花等民间造型艺术等方面的营养,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图式中的题材、纹样、艺术构成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的学习,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最终建立了自己的风格。

  林桃的婚姻生活很不如意。她20岁成婚,第二年生下一个儿子。可是,就在儿子近8个月的时候,丈夫离家出走,远赴南洋,从此杳无音信。更不幸的是,林桃在遭受丈夫离弃之后,儿子又不幸夭折。40岁那年,林桃过继了夫家一个3岁的侄子,母子相依为命。为了养家糊口,她白天捡柴拾草做佣工,为人舂米、挑水、织布、纺棉花,晚上在灯下剪纸刺绣。解放后,她加入船业合作社,以织网缝帆为业。几十年来,村里人请她帮忙裁剪花样、衣样,绣制小虎帽、肩罩、围兜,请她当嫁女娶亲做“四月日”(婴儿出生四个月庆典)的“籽果姆”(礼仪顾问),她都是有求必应,有忙必帮,她用手中的彩纸、绣线、银针阐释“花姆”这个词汇,一生不知为人们做过多少“嫁衣”。林桃剪下的艺术形象,不管是神话传说、民俗风情,还是飞禽走兽,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取舍,夸张变形,有时会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物放在同一时空内进行表现,使剪纸所表现的主题出乎意料地集中和富于典型化;有时大胆运用各种原始抽象纹理进行装饰,表现出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与现代艺术的抽象荒诞有异曲同工之妙。她以简洁变化的线条为主构成镂空写意形象,纯朴笨拙,粗犷奔放,简练明朗,宛若天成。在构图方面,她的作品在南方民间剪纸艺术乃至于全国民间剪纸作者队伍中都是不多见的。

  1999年7月,漳浦县举办首届民间剪纸艺术节,林桃首次踏出白沙村,来到漳浦县城当场献艺。只见她灵巧地转动手中的小剪刀,一幅《出海捉虾》一气呵成,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剪纸艺术专家学者叹为观止。从此,林桃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最近,林桃的剪纸艺术作品被收入大型文献《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该书“概论”中对林桃的剪纸艺术给予高度评价:“有出奇的想象能力,而且对剪纸的形式美有一种天生的感觉和把握能力……代表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如今,在林桃等一批剪纸大师的影响下,漳浦剪纸艺术新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形成老、中、青、少4个梯队,风格、流派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目前,漳浦拥有剪纸艺术骨干100多人,其中有10人成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和中国剪纸学会会员。(蓝智伟 张文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