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亨利·马蒂斯(1869年—1954年)是法国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马蒂斯笃信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美是赐给人快感”的理论,并在自传中这样阐述个人的毕生追求:“我所企望的艺术是一种平衡、纯粹与宁静的艺术,我避免触及令人苦恼或窒息的题材,艺术作品要像安乐椅一样,使人的心情获得安宁与慰藉。”
马蒂斯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入巴黎美术学院。他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开始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形成了“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出“纯粹绘画”的主张。其1906年后的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组合,构成强烈的装饰感。追求装饰性和形式感是马蒂斯的艺术本质。
马蒂斯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曾做过陶瓷厂的画工。少年时代的他在维尔曼杜瓦度过,中学毕业后遵照父亲的旨意赴巴黎攻读法律,完成学业后,回到家乡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21岁那年,马蒂斯患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给他一盒颜料、一套画笔和一本绘画自学手册作为礼物。在画画中,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自由、安宁和闲静”,他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偶然的机缘成为马蒂斯一生的转折点。
对马蒂斯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奥古斯塔夫·莫罗,可以说莫罗塑造了马蒂斯。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蒂斯是一个善于吸取各种艺术门类优点的人,他研究东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并发展成一种对现代设计有巨大影响的风格。马蒂斯的绘画题材主要为裸女、花毡、窗格、布幔和庭院风光等。《红色的餐桌》是马蒂斯1908年的画作之一,从这幅作品我们能够看到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的图案。糊墙纸的设计花样和摆着食物的台布纹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此画的主要主题。连人物和穿过窗户看到的风景也变成这个图案的一部分。那位妇女和树木的轮廓大为简化甚至歪曲其形状去配合糊墙纸的花朵,也显得完全协调一致。在这幅色彩鲜艳和轮廓简单的画中,我们还能够看出儿童画的某些装饰性效果。
马蒂斯的《钢琴课》创造于1916年,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残酷的日子,也是马蒂斯最黯淡的作品时期,是最渴望严谨性、最接近立体主义的时期。这个时期之后,他还是远离了立体主义,回到他快乐明朗的色彩中。《钢琴课》很富结构性:窗外的花园以简单的绿色几何图形作代表;除了钢琴前景的红色,其他颜色都偏冷暗;弹钢琴的孩子右脸投下几何图形的光线阴影,与其前方的节拍器几何图形相互对应……整幅图只有窗户栏杆和钢琴架上的花饰是轻松的线条。此图充满了惆怅不安,反映了战争的阴影和作者忧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