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国际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国际综合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小美人鱼”亮相世博
丹麦文化营销有术
酒后驾车“零容忍”,国际通用
在全球视野中汲取艺术营养
加麦尔和他的“中国武馆”
非洲小贩的雷人汉语




 中国文化报 >  2010-04-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全球视野中汲取艺术营养
——访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

    本报记者  屈 菡

    2006年4月,参加中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1000多名各国高僧乘坐包机,专程从举办地杭州飞往上海的东方艺术中心,目的是为了欣赏一场作为压轴戏的交响乐——《神州和乐》。表演结束的一瞬间,他们惊叹于这部音乐作品的神奇和美妙。2010年4月,《神州和乐》将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远赴印度演出。临行前,作者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再去“西天”取真经

    提起4月份的这次文化交流,唐建平说:“1000多年前,玄奘去西天取经。如今,国人去‘西天’演奏佛教交响乐——这可以理解成中国佛教文化的回访吧!”

    《神州和乐》将中国佛教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融为一体。回忆起创作构思,唐建平表示,《神州和乐》不是实用性的佛教曲,也不是纯粹的交响乐,而是在新理念下创作的音乐作品。“佛教音乐给大家的印象往往是在寺院中演唱的,如今要把它变成交响乐的形式推向舞台,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他保留了原有的佛教题材,并用交响乐的形式加以演绎,希望让听众感悟到佛教对生命的关爱。深圳交响乐团曾经把它带到东南亚、韩国、德国等地演出,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把音乐和文化进行融合,《神州和乐》不是第一次。这些年来,唐建平一直在实践把音乐与中华文化相结合。1994年,唐建平创作的九重奏《玄黄》在台湾参加比赛。“那是一部特别现代的音乐,一般情况下这种风格会得到评委的好感,但却难以打动观众。然而,这部作品不仅得到了评委的最高分,也被观众评选为第一名。”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依然很兴奋。唐建平感慨道,随着当今世界文化不断的交融和发展,一个观念已逐渐被当代艺术家所共识,那就是任何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不可能离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

    在全球视野中汲取艺术营养

    “文化应该随着时代进步,而不能固步自封。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用一生去尊崇和弘扬,同时也应该吸收全世界的文化,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发展得更好。” 唐建平说,有些音乐能够超越时代和民族——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做到这一点需要艺术家必须有开阔的胸怀、高远的眼界、高尚的情操,这样创作出的音乐才可以拥抱全世界。作品《圣火2008》就把文化触角伸向了更远的时空——这部为2008年奥运会而作的音乐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切入,描写了那种为人类幸福甘受大苦、奉献大爱的精神。

    《彩云飘过山冈》是由唐建平作曲的音乐剧,并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上演。在这部剧中,他努力突破音乐剧语言和国际流行音乐风格的瓶颈,在音乐的精神层面探寻和确立中国风格,又把欧美歌剧中的流行乐、爵士乐与中国的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结合起来,使剧目既有了西方音乐剧的律动和节奏,又具备了中国音乐的语言情景和文化元素。

    “听得懂”不代表受尊重

    在多次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中,唐建平对一种现象感到焦虑——在一些国家演出时,我们的组织者对对方的文化需求往往存在误判。“在选择演出曲目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能让外国人听得懂。事实上,听得懂的音乐不一定被他们尊重,而听不懂也不代表不喜欢。包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中,我们多习惯于展示性的曲目,如:《春节序曲》、《百鸟朝凤》、《赛马》等“通俗易懂”的曲目。然而结果却是,外国人认为中国的音乐作品不够深刻。”在唐建平看来,文化交流演出不是一般的消夏音乐会,应该拿出更有分量的音乐作品,而且音乐要能够反映当代的创新。

    当前,中国的音乐作品在国际重要艺术节上——如瑞士的琉森艺术节、奥地利的萨尔斯堡音乐节等——展示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其实,国内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会让外国人肃然起敬,可这些作品很少能够形成规模、完整地在国际舞台表演。“是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了。”唐建平说,在宣传和推广民族、民间音乐,展示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之外,应当重视当代的中国原创音乐,要扶持和推广那些不太“听得懂”,但却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成就和音乐创作水平的新作品。

    唐建平希望将来能带着《神州和乐》、《成吉思汗》等作品去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演出,他相信这些作品的艺术力量不会让观众失望,相反会让世界认识到中国音乐中蕴含的巨大艺术能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