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美术创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国际综合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写时代气质 用笔墨优长
壁画构图增强历史画表现力
含笑追忆那荒唐青春
毁灭·拯救·重建




 中国文化报 >  2010-04-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壁画构图增强历史画表现力
——访中国画《香港回归》作者王颖生

    香港回归(国画) 222厘米×480厘米   王颖生 

    接受委托之后,我以为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从网上、图书馆都可以查到,真正着手做时,才发现并非那么简单。很多个人拍的图片放到网上非常小,放大看都是马赛克,对于绘画几乎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要参考、借用这些图片,还必须征求作者的同意,要联系这些作者,难度也非常大。我去了两趟香港。1997年我正好研究生毕业,回归那一天我没有看转播。现在的构思基本上是靠影像间接获得的。

    在构思草图的时候也是几经考虑,主要的历史人物都是应该表现的。早期如孙中山、周恩来、毛泽东都在特定的时期谈到过香港问题,所以我把他们放到背景里;香港的老地图以及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中国人,放在中景里;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最后会谈的场面,当然更要重点描绘。

    我此次创作属于国画组。我从国外毕业后在壁画系工作了十几年,又到俄罗斯学习了大型绘画(它们的壁画主要用油画材料来表现),我正在美院读的也是壁画专业的博士。我过去学国画一直有困惑,比如,对传统就没有想清楚。这次构图有壁画的特点,但方法、用线、造型观念还是中国画的,只是说里面稍微加进别的东西,使表现力更强、更丰富。

    我大学刚毕业时在河南也组织过主题展览,大家集中起来研究构思,探讨草图。这已经过去20年了,现在我又有点回到过去的感觉。前几年国内基本是个体创作,个人和画廊、市场打交道,好象完全脱离组织,此次参加主题创作,对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觉得挺亲切。我觉得从事和商业、市场没有关系的创作是挺神圣的事情,做得好坏暂且不说。

    国家这次能够出这么大一笔专项经费非常不容易。用专项基金为国家订购大型的历史画,这反映了文化导向,也是国家对文化的态度。如果出现了几件能够传世的作品,将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如果国家能够持续支持这件事情,照这种模式运行下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将来一定会不断产生经典传世作品,我深信这一点。

    (本报记者 朱小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