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隗瑞艳)4月2日、3日,正值清明假日期间,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民间艺术家们,走出大苗山,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为观众带来了一部精心打造的苗族风情文艺晚会——《风从苗山来》。
十里不同风,隔山不同俗。广西融水苗族是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民族。绵绵千年,苗族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大苗山民族风情异常浓郁,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众多的民族节日与独特的木楼建筑、手艺精巧的服饰、富有情趣的民族餐、奇异的婚俗等,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
此次演出,来自融水文工团的40多位演员,把吹笙、踩堂、坐妹、婚嫁、劳作等原生态的苗族文化用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围绕苗族生产劳作、民间图腾、婚恋习俗、自然风光等,以原生态歌舞表演形式,展现了融水浓郁的民族风情,尤其是苗族人民坚韧、朴实、勤劳、热情的民族特质,被誉为融水的“八桂大歌”。
据介绍,《风从苗山来》从节目创意、制作到演出,都得到了柳州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并由县领导主抓。投入几百万元对节目精心打磨,多次召开研讨会请专家指导,体现出市县领导力图通过该演出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并将苗族文化传播到全国乃至海外的决心。
一个民俗就是一段历史的积淀,一组风情就是一篇文化的华章。《风从苗山来》的演出,如春风般将大苗山美丽的山水、浓郁的风情带给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