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清明节与孝道
以人释文 以文释人
无需巨石立身后
大学生京剧态度调查
用挽歌奏响的文化史




 中国文化报 >  2010-04-0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人释文 以文释人
——於可训新作《王蒙传论》评介
李 雪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王蒙的评论不断涌现。国内外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多种王蒙作品集和传记作品,王蒙自己也写下了“君子自道”的“人生哲学”和“自传”供人们传阅。目前,这一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专著已达数十种之多,於可训的新著《王蒙传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以宏大的规模,广阔的视野,丰富而详备的材料,扎实而严谨的研究为王蒙研究领域拓展出新的疆界,堪称王蒙研究中的新收获。

    作为一部传记性的研究著作,於可训走进传主的历史,贴近传主的心路历程,寻找传主的经历和其著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在《王蒙传论》自序中说:“无论是作为一位知识分子,还是作为这个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位作家,王蒙都是20世纪下半叶激烈动荡、复杂微妙的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因而时代和社会也就不能不在他身上打下许多深刻的烙印。这种烙印除了在政治和文学上对他的人生和事业造成直接影响外,也见之于他所特有的一种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质。”《王蒙传论》因此成为纵观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追寻知识分子前进足迹的一扇窗口。作者以王蒙的经历为经,以他的作品为纬,客观而真实地写出了王蒙形象的丰富性、性格的复杂性。作者从已有的著述中进一步挖掘资料,并在反复研读作品的基础上,从2003年起开始撰写,耗费5年的心力完成了这部56万字的巨著。

    《王蒙传论》的优势在于知人论世,而且是知其全人。论著采取传论结合的方法,“以人释文”,以王蒙的经历来解释王蒙的文学活动;同时“以文释人”,从王蒙的文学活动中来提炼王蒙的精神实质。在勾画王蒙文化名人的形象时,作者除对王蒙的全部著作做了精到的分析外,还查阅了大量传主的感性生活材料如自传、书信、回忆,以及引证有关传主的旁证。其研究的深入细致,在已有的同类作品中是少见的。另一方面,作者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丰富中的统一。在书的前半部分,这一倾向显得尤为突出。王蒙是一个追随时代潮流前进的人,内心充满着多样矛盾的同时又显示出善于机智圆融的一贯特质。这就使我们在全面地认识传主的同时,也从反思历史的高度上,深刻认识了那一代知识分子探索的不易。《王蒙传论》在将文学性与学术性相融的同时,又将个体人生与时代反思相结合,将当代观念融入对历史现实的解读当中,形成了全书历史视角与当代价值观念的高度统一。

    此外,作者考虑到王蒙具有人生和文学的双重历程,因此在结构上将王蒙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历程分为两部分,前11章主要描写“生活王蒙”,后19章展示“文学王蒙”,而且这后一半的“文学王蒙”是要向前一半“生活王蒙”索取资源,正如书中所讲,这不是眷念旧物,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基于某种现实的需求,受着现实力量的驱使,并且注入了现时代的情感、思想和智慧等诸多精神元素。有了这样的观念,就比较容易理解王蒙的革命人生和文人情结之间的内在关系。王蒙虽然是以一个“少年布尔什维克”的身份来走进他的文学人生,但他的文人情结显然比革命人生更有特别的意义,至少对我们今人来说是如此。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曾经是革命洪流中的一朵浪花;而作为一个创作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作家,他在人生求索、反思革命、文学创新方面的影响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应当说,《王蒙传论》对于当代文学研究乃至文学传记的写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