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 莉
近日,中国很多媒体转载了关于日本微博(Twitter)的一则趣闻:一名日本男子在一家商场如厕时由于没有找到卫生纸,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通过手机上网,在微博上求救。该男子发送的消息在微博上迅速传播,众多网友通过微博相互转告。最后,有热心网友打电话给商场,20分钟之后终于有热心人为他送来了卫生纸。“厕所男”因此一炮走红,这让人不得不好奇,微博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呢?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一直在为“微博是好是坏”的话题争得不可开交。
微博用户 增长率高达1900%
全球知名调查公司尼尔森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亚太地区社交网络使用趋势的调查,其中有关日本微博使用情况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微博来自美国,但是现在日本的微博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截至今年4月,日本使用微博的网民比例已经超过了16%,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10%。而且日本的微博用户一直以极其迅猛的势头不断增加,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率达到了令人惊异的1900%。每个月,日本微博的访问人数甚至超过了日本国内最火的社交网站mixi。根据尼尔森的调查显示,这一迅猛的增长势头还将持续下去。“微博在日本的普及率世界第一”,日本媒体的这个论断似乎并不过分。
那么微博在日本为什么能有如此爆炸性的人气呢?“微博一次只能输入140个字,在这一点上,日语比英语更有优势。日语能够用更少的字表达更多的信息。”22岁的大学生玉木清是微博的忠实“粉丝”,他告诉记者微博没有博客的门槛高,140字的写作毫无难度,因此人人都可以开微博、写微博。有日本媒体在分析日本的微博现象时认为,微博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日本文化的很多特质。譬如,日本人所做的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日本人早已习惯了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耻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重视他人的评价胜于自我的认知,“相比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微博这样的文字表达方式更容易被日本人接受”。最近,由日本众多当红明星出演的日剧《无法坦诚面对》就是一部关于微博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时下日本年轻人对于微博的态度:“在微博上的交流更为直白坦率、无所顾忌。”
感到厌倦的人也越来越多
微博在日本大行其道之时,也有人逆势而上,发出了一些耸人听闻的论调。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几本重要杂志甚至还推出系列文章,主要探讨微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因为微博提供的信息有限,所以人们往往不会因为信息本身去关注某个微博。这样一来,只有名人的微博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者。”一项针对日本300名22岁至40岁公司职员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一半微博用户的关注者甚至还不到10人。“人们挖空心思在想如何才能增加微博的关注者,好像微博的关注者越多,开博者的价值就越高。开博者往往因为关注者的多少而患得患失。”为了增加微博的关注者,24岁的补习班老师竹田旬煞费苦心。他从书店里买了好几本教人如何增加微博关注者的“攻略”书回家细细研读。“要说什么话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一天中哪个时间段微博的关注者会比较多?”在做了大量功课之后,竹田失望地发现,在他开博的半年时间里的最佳“战绩”也只有180名关注者。但是竹田并不气馁,他又想到了从“攻略”里学来的另外一招:和名人扯上关系。“我试图在微博上和名人们取得联系,但是没人搭理我。”沮丧的竹田最终对微博产生了厌倦情绪。对此,精神分析师出身的媒体评论员齐藤环认为,这种价值取向表明了日本人心智上的不成熟。
对微博产生厌倦情绪的并非竹田一人。在上文提到的针对日本公司职员的调查中,有30%的人表示微博使他们感到越来越疲惫。高田鸟场是日本一家大型日用品公司的广告部经理,微博是他为公司做广告的途径之一。“因为我在微博上的每一个字都事关公司形象,所以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高田说,为了让短短的140个字起到宣传公司的效果,他每天都要反复琢磨到凌晨2点。“由于睡眠不足早上没法起床,结果经常是胡子都没刮就匆匆去公司开会,而且最近身体也出现了问题。”为了写微博,操心到这样的地步实在是让人没法不感到疲倦。
而最让一些日本评论家担心的是,在人人都能开微博的情况下,微博提供信息的价值非常值得怀疑。用惯了微博的人,习惯了微博式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懒得去思考。人们迫不及待地输出与接收海量信息,长此以往,会逐渐丧失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以及深刻思考的能力。齐藤环表示:“当人们争论的场所从其他地方转向微博的时候,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瞬时对对方的观点做出140字的回应,这很难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考,很多时候会沦为一种简单粗暴的情感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