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移”是创新 “形”是规律
创新而不丢传统
地方戏曲宜分途发展
美国学者解析“刺激匮乏”论
《中国民舞》对民舞进行分类研究
陈寅恪:尽力提高历史学的科学性
盲目追求文章数量可能导致抄袭




 中国文化报 >  2010-08-1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学者解析“刺激匮乏”论

    本报讯  (记者刘茜)8月12日,第八届国际生成语言学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研讨会特别邀请了生成语言学创始人、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作主题报告。来自中、美、英、意、印等国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会议。

    乔姆斯基就当代语言学理论的最新论题—— “刺激匮乏”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刺激的匮乏”指幼童出生后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语言经验是很有限的,幼童为何能在语料证据相对贫乏的情形下,长大后却能轻易掌握和操控复杂的母语?他认为这是由人类具有先天语言能力决定的,是生物遗传的结果,他把语言学看作是认知心理学、生物学的一个部分。

    乔姆斯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委员、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在语言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享有盛名。他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语言乃人类本能的学说,倡导以自然科学方法研究语言,创立了生成语言学这门学科,被认为掀起了一场“认知科学革命”。乔姆斯基提倡理性主义,批判经验主义,是当代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知识分子的责任、西方主流传媒的片面倾向、美国的霸权主义等课题都有广泛深入的论述,撰写了《帝国主义野心》等著作。

    据悉,乔姆斯基还将于8月13日访问北京大学并做题为《世界秩序勾勒:持续与变化》的公开演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