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移”是创新 “形”是规律
创新而不丢传统
地方戏曲宜分途发展
美国学者解析“刺激匮乏”论
《中国民舞》对民舞进行分类研究
陈寅恪:尽力提高历史学的科学性
盲目追求文章数量可能导致抄袭




 中国文化报 >  2010-08-1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民舞》对民舞进行分类研究

    近日,古吴轩出版社推出马盛德、金娟合著的《中国民舞》一书,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项目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紧扣民舞与民俗的主线,首次从民间舞蹈的民俗功能角度,对民舞进行了学理性的归类和划分。全书通过民间舞蹈概说、信仰习俗舞蹈、节日习俗舞蹈、礼仪习俗舞蹈及生活习俗舞蹈5个章节,深入探讨了民间舞蹈与民俗活动的密切关系。在众多的个案分析、研究中,对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作者对民俗与民舞的关系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和论证了民俗是民间舞蹈发生发展和依存的土壤的论点。这一理论观点极具见地,而且对于理解民间舞蹈的本质和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舞》选取各地各类最具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民间舞蹈。在关注特定民俗背景和氛围的同时,既重史料的梳理,又有舞蹈的呈现与分析。通过凝练的话语和画面,映射出不同地区的民族舞蹈的形象及其审美格调,使我们鉴赏到民间舞蹈的绚丽多彩,感受到民间舞蹈的博大精深。该书对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民间舞蹈类项目的保护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非遗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该书文风质朴平实,资料丰富翔实,论述审慎清晰,并配有170余幅动态感与观赏性较强的精美图片。(小 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