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珍视遗产 传承文明 推进非遗保护工作
要闻简报
谨记使命与职责
2010年文化部初任公务员培训班结业
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亮相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8-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记使命与职责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 武

    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当前文化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迅即在全国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学习热潮。这是迄今为止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最权威、最完整、最系统的论述,为全国文化战线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工作纲领。认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全面发展,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今年以来,党中央及中央领导关于文化建设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讲话、指示和部署。今年2月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国全党要抓的重点任务之一。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4月上旬,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6月12日,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李长春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重要文章《保护发展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文化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给文化建设赋予了很多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要义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针对当前和今后文化建设的全面重点工作在七个方面做出了科学论断:

    第一,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战线整体工作进行了系统评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这一论断,关系到如何看待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工作的成绩和局面,给奋斗在党的文化战线的同志以极大鼓励。

    第二,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做了精辟概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这一概括表明,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党共识。

    第三,准确指出了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工作存在四个“不适应”,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不完全适应。这是总书记对全国文化人的提醒,也应看做一种警示和鞭策,我们要努力工作,尽快改变这四个方面的“不适应”。

    第四,对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权威定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这一权威定位,有利于统一各部门特别是经济综合部门的思想认识,为我们制订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五,强调了文化在“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突出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论述,阐明了文化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意义,强调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六,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要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关系”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势将极大推动全系统的改革进程。

    第七,明确指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目标和重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工作作出战略部署,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和明确行动纲领。

    当前,文化发展已进入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全国文化系统和文化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狠抓落实,谨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要理解和担荷起党赋予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和综合部门,还没有把文化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着对文化建设轻视、忽视、偏视的观念,没有将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规划和部署。这与中央将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要扭转这一倾向,在认识上至少要澄清三个问题:一、发展经济是保民生,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是保民生,发展文化同样是保民生。二、文化是软实力,但不是软任务,软实力必须要由硬实力来支撑,作为硬任务来抓好抓实。三、当今时代,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已经密不可分。一个地方一定要发展有文化内涵的经济,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品格,必须重视文化、重视创意,否则在产业链条分工上只能处在下游,永远没有主导权和发言权。

    三、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深对三个“关系到”重要论断的领会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发展;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总结。面对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的十七大强调改革开放是唯一选择,这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的结论。在三十年来的改革实践中,文化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总体上来讲,由于对文化建设特性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文化领域自身的复杂性,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相比,还相对滞后。

    (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