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院长 宋官林
文化部主办的“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是推动国家院团剧目建设、人才建设、改革与发展,推动国家院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和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的重要举措。
国家京剧院高度重视此次展演,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倾情参与。推出经典剧目《满江红》、《柳荫记》、《大闹天宫》、《杨门女将》和新编历史剧《曙色紫禁城》5台剧目,彰显国家京剧院“阵容齐整、艺术严谨、风格清新”的艺术风格,以经典剧目的舞台呈现展示国粹风采,以合于时代潮流的新创剧目演绎视听奇观,精心营造一种百花争艳的审美境界,以最佳的阵容和良好的表现,向祖国汇报,接受广大观众的检阅。
今年3月,剧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在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以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总体目标,以剧目建设、人才建设、市场开发为重点,深化内部改革,转换机制,在全院逐步形成“讲团结、树正气、排精品、推人才、抓管理、创效益”的共识,推动国家京剧院成为全国京剧界的龙头团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国家京剧院作为戏曲界中唯一的国家院团,应在全国范围内努力做到符合其应有的地位、承担起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真正地发挥起引领和辐射全国戏曲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
一、在剧目建设上,要着力提高艺术创作生产力,激活艺术思维创新力,凝聚高尚艺术追求向心力,打造艺术形象品牌竞争力。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高度重视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这要求:
重视京剧艺术特别是流派的继承和发展。流派是京剧艺术进入成熟阶段并形成表演体系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京剧流派的继承,就是对京剧艺术的继承。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抓实京剧流派班国家京剧院基地的教学、排演工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京剧流派班的教学与国家京剧院的人才培养、剧目建设、市场开发结合起来。作为历史上拥有多位流派创始人和杰出传人的国家京剧院,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上承前辈艺术家的艺术遗产,下启后学接班人的艺术研习,全方位地继承流派艺术的精华,使京剧流派与时代同行。
重视优秀保留剧目的复排,建立和完善优秀保留剧目上演制度。前辈艺术家留下了众多的优秀剧目,这些剧目都是历经风雨洗礼和时空检验,为我们加强艺术建设,丰富京剧艺术的画廊,提供了丰厚的艺术滋养,是我们京剧艺术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定期、有计划地复排优秀保留剧目,建立优秀保留剧目上演制度,将经典的艺术作品奉献给当下的广大观众。
重视新创剧目的精心策划与创排。在继承传统和复排保留剧目的基础上,大力创作符合艺术本体特征,适应时代精神要求和当下受众审美需求的剧目,打开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创新力,为京剧艺术添加更多的优秀剧目。
二、在人才培养上,建立完善京剧人才健康发展和脱颖而出的运行机制,培养优秀人才,吸引特殊人才,以“延长当红艺术家艺术青春,推动中青年演员的脱颖而出”为工作重点,逐步形成流派纷呈、行当齐全的演出阵容。同时,逐步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演奏、舞美、创作和经营管理人员的人才格局与国家京剧院的地位相适应。
三、在市场运作上,对已经实施的三大演出季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位,精心策划、精心实施新春、“五一”、金秋“三大演出季”。明确定位,强化特色,进一步扩大演出季的影响力。“五一”演出季的定位为“新作·名家·新秀”,以推出新剧目,推出当红艺术家和中青年演员专场演出为主;“金秋演出季”的定位为“回顾经典”,以剧院经典保留剧目展演为主;“新春演出季”则力求传统与时尚、继承与创新的互为依托和有机整合,抓住元旦春节前后演出市场旺盛的特点,在继续推出“名家名段迎新春演唱会”和演出经典传统剧目的同时,积极扩大市场份额,策划推出“国韵”系列大型演出,拓宽演出渠道,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将成为推动国家京剧院规划艺术创作,复排经典剧目,开发演出市场,打造剧院品牌的重要平台。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活力,继承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着力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国家剧院应有的贡献。相信,国家京剧院依托“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这个平台,会有长足的进步和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