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网络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被“浪费”的游戏专业教育
游戏教育该指望谁?
微软的光环
电子竞技: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产业
宁夏:公益性上网场所不得出租
文学网站数字阅读日提倡正版阅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8-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软的光环

    王  恺

    吴世雄,2003年至2007年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用比较微妙的口吻谈起唐骏:“他走的时候,我们是十八相送啊。”那个唐骏从陈永正手中接过微软(中国)荣誉总裁证书的仪式,就是他一手操办的。他说:“好合好散嘛。我们也需要向外界说明,微软中国最近的职位,有了一些变动,至于外界将之理解为一次欢送仪式,那是外界的自由。”

    这个证书含义何在?唐骏说,这个证书代表着他是“微软(中国)终生荣誉总裁”;还是如人所说,并非微软总部所颁布,只是大中华区所给予的一个奖励名目?吴世雄没有解释,只是说,这要问唐先生自己。

    一位熟悉唐骏,当时担任微软中国高级经理的知情人说:“当时这个证书上确实写的是‘微软中国荣誉总裁’,只有英文。”但是,唐骏强调说:“这在微软历史上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微软给了我这个终生荣誉,这是对我10年微软的肯定。”

    这位熟人淡淡地评价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这个名称,慢慢成了传说中的终生荣誉总裁。这个说法,和他进微软前后的所谓四大发明,也在外面流传开了,在我们看来,都属于无伤大雅的小故事。毕竟,他在外面的民企江湖上行走,需要这些来傍身——外面的人更看重这套。”

    1994年,唐骏加入了微软技术部门一个工作小组,据微软(中国)的一位高管介绍,当时唐骏的职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的职位,微软的人事序列中有技术专家的序列,不参与到高管的等级体系中,可是待遇会越来越好,全球一共有几百名这样的专家,唐骏那时候的职位应该算是这一序列。另外的序列,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序列。

    1997年,比尔·盖茨决定在上海设立大中华区技术中心,唐骏竞争到了这一技术中心负责人的职位,这个职位在微软总部来说不算高,但是相对重要,因为中国是新开发的市场。不过,不高的职位相应的待遇也有限,唐骏当时是带着一笔经费和4位美国同事一起来中国创业。上述高管说:“有点像是项目制,当时谁都没想到唐骏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这个技术中心做大。”

    放弃了技术岗位,转而成为管理人才,这在唐骏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当时中国留美的学生们都还在各高校各实验室里学习,很少有像他这样进到企业的,所以他总觉得自己资格老。有一段时间,在上海外企工作的中国高管聚会,他出场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老大。”他那个阶段的生活也像外企的洋老总一样:“常年住在酒店里,不买房,闲的时候就打高尔夫球,是上海那些洋大班的派头。”

    “那也是唐骏顺风顺水的几年,第三方咨询公司调查,这个部门的员工满意度很高,你知道,美国人很喜欢看这些数字,唐骏得到总部若干次嘉奖也并非虚言。”“其实他在微软已经具备了职业经理人的种种特征,并不是出去之后才学会的。那时候职业经理人这个词刚在中国兴起,他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笑他,说在媒体上他已经是一流的职业经理人形象了,他表面上还推辞两句,可是看得出很高兴。”这位高管说。

    与唐骏比,吴世雄,包括他和唐骏曾经共同的上司——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都像更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吴世雄和陈永正都于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美国高校,更早地接触了美国企业,也都属于IT行业最早的中华区总裁级别的人。不过,吴世雄和陈永正都不愿意评论唐骏,也不愿意评论唐骏是否合乎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的标准。他们这代台湾地区出身的总裁非常职业化:少说自己的事情,比较多为企业考虑,在其位谋其政。

    相比之下,唐骏显然比较高调地宣传自己。唐骏的一位熟人透露,其实唐骏不缺钱。可是,“他太喜欢当明星的感觉了,从微软出来的时候他还比较紧张,可是经历了盛大那一次后,他去新华都的时候,已经很自如了。他在盛大的时候就放话出去,说他要跳槽,结果找上门的公司还是很多的。他不缺钱,可是他喜欢有人捧着钱主动找上门的感觉,他就是要当职业经理人里的明星”。(节选自2010年第30期《三联生活周刊》“微软的唐骏和唐骏的微软”,有删节,标题系编者所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