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蕾
连日来,中央芭蕾舞团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本着“中国芭蕾,融汇世界”的方针,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芭蕾国际化
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中央芭蕾舞团的建团方针始终如一。中芭在吸纳优秀西方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的同时,十分注重将西方芭蕾的表现形式与中国民族艺术相融合,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芭蕾作品:从唯美婉约的《天鹅湖》到激昂奋进的《红色娘子军》;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动全球,到《希尔薇娅》的巴黎走秀,演出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中央芭蕾舞团引进国际著名的芭蕾舞艺术家和编导,引进不同风格流派的剧目,对提高中芭艺术水准和整体艺术实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月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明星演员曼努埃尔·勒格里受邀与中芭演员同台演出,并与主要演员排练了经典作品《古典大双人舞》。5月14日和15日在北大亮相的《中法芭蕾明星汇演》盛况空前。
中央芭蕾舞团努力打造民族芭蕾经典,进一步修改《牡丹亭》、复排中国版的《胡桃夹子》,两剧融入众多中国元素,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中央芭蕾舞团此次参加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4台大戏《牡丹亭》、《奥涅金》、《芭蕾精品荟萃》和《天鹅湖》,正是以“芭蕾戏剧化、舞蹈现代化、唯美古典化、高雅市场化”为目标遴选参演的。
创新机制选拔人才
作为国家级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成立50年来,不仅排演了大量优秀经典的芭蕾舞剧目,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芭蕾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剧团积极探索适合芭蕾舞艺术发展规律的用人机制,广纳贤才,严格管理,使舞团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呈现出勃勃生机。
中芭努力调整内部组织机构,并实行全员聘任制,转换管理机制,强化艺术创作,在坚持艺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指导原则下大力开拓演出市场。才华出众的芭蕾演员、精通专业的舞美人员和优秀专注的管理人员是中央芭蕾舞团不断前进的基石。
中芭不但积极培养年轻的优秀编导和演员,还大力加强舞台美术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机制已经深入人心。在中芭和天桥剧场管理方面,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严谨缜密的管理条例使剧团人尽其力。
2010年初,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着手打造舞蹈创意工作坊《WORK SHOP》项目。作为第一个以培养中国芭蕾创编人才为出发点的项目,于4月24日至25日在天桥剧场演出了这一创新剧目,好评如潮。
“走出去” 请进来
半个世纪以来,中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以艺术创作和芭蕾普及教育为己任,邀请一些芭蕾大师造访剧团、传经送宝、排演剧目。从上世纪70年代赴社会主义国家巡演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巡演欧洲;从浅尝辄止地赴英美演出到受邀步入英国皇家歌剧院、巴黎歌剧院等艺术殿堂,中芭“走出去”的步伐也从未停歇。
近年来,到中芭排演剧目的艺术家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编导对于中国芭蕾兴趣浓厚。罗兰·佩蒂、玛卡洛娃、理德·安德森、皮娜·鲍什……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让人感叹中国芭蕾的前进步伐。今年秋天,中央芭蕾舞团将在巴西演出20多场。2011年计划参加西班牙7个城市的艺术节,演出罗兰·佩蒂的作品。
公益教育创品牌
中央芭蕾舞团的公益教育品牌“走进芭蕾”已经成为普及芭蕾的重要演出形式,深受大众喜爱。此前,高雅艺术进校园、品牌企业走进芭蕾等活动让“芭蕾”这个舶来艺术在中国不断深入人心。今后,中央芭蕾舞团将在天桥剧场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定期进行“走进芭蕾”演出。中央芭蕾舞团芭蕾演出季应运而生:春天排演原创新剧、夏天排演引进剧目、秋天开始巡演、冬天演出保留剧目。提前一年制定出完备的演出计划,打破了中芭过去“一戏一宣传,一戏一运作”的旧模式,使剧团拥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市场运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