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深度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深度报道

第4版
地方文化
  标题导航
风雨兼程:共享工程的八载拼搏与奋进
初创之时
资源之艰
构建通途
创新服务
未来之问
有这样一支队伍
看他们如何消除数字鸿沟




 中国文化报 >  2010-08-2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他们如何消除数字鸿沟
——信息资源共享的国际案例

    从国际范围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出现了许多政府主导的、以缩小数字鸿沟、通过信息化消除贫困化为目标的公益性项目。如美国的“社区科技中心计划”、英国的“学习资料数字化和学习型社区网络”项目、印度的“村村通网”“墙上之窗”项目等。这些项目和我国的“共享工程”有类似之处,但国外的类似项目一般是在某个局部地区实施,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有共享工程这样的规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主导的力度有共享工程这么大。此外,国外的类似项目重点解决的是联网计算机接入问题,也更强调提升公众的信息能力,即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能力,而非数字资源建设和传送问题。

    美国:“科技机遇计划”和“社区科技中心计划”

    由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主导实施的“科技机遇计划(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Program)”,从1994年开始,到2004年结束。10年间,联邦政府累计资助2.3亿美元,直接带动了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3.1亿美元,在全美50个州以及波多黎各、哥伦比亚特区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共资助了610个项目。资助项目包括信仰和社区、健康、文化艺术等,其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是重点。

    美国另一项类似的项目是1999年至2005年美国教育部主导的“社区科技中心计划(Community Technology Centers Program) ”。该计划在美国连接协会的协助下在全美实施,6年间共为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约500个项目提供了超过1.7亿美元的资助,使人们在教育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有了更多的使用电脑及网络的机会,为弱势群体接受教育、接触新技术创造了条件。

    英国:“学习资料数字化和学习型社区网络”与“文化在线”

    “学习资料数字化和学习型社区网络(Digitisation for Learning Materials and the Community Grids for Learning)”项目于2000年2月启动,重点是帮助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成年人和处于弱势地位的社区。该项目希望通过创造新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网上知识和信息的学习机会,来鼓励人们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终身学习。基金会拨出超过520万英镑(约728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软件与内容设计、员工培训与工资、市场推广等,先后支持的子项目有49个。

    “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是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 2003年10月启动的一项计划,目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形成创新性项目,促进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由政府联合其他文化组织和私营部门(包括广播公司、教育行业、研究最先进的数字技术的组织)共同实施。计划容纳的项目文化特色明显,互动性与参与性强。其中比较典型且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项目如:“我的艺术空间”——参观博物馆和画廊的游客通过手机“收集”文化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一个可以讲故事、听故事的网站;“铭记二战”——为参加二战的老兵提供信息技能培训和计算机接入,以协助他们参与并讲述他们的故事。

    印度:“村村通网”工程、“数字农村”工程和“墙上之窗”项目

    “村村通网(wired villages)”是印度政府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地区实施的一项试点工程,内容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农民提供关于气象和农作物动态的准确及时的信息,以期稳定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证全国农产品价格的平稳。该工程的远期目标是国家准备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农作物收成预测信息中心。

    “数字农村(Digital Village)”工程是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由“亚洲媒体实验室”推出的包含一系列项目的服务于农村的信息化工程。该工程的理念是以甘地的理想为蓝图,通过新技术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营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为农村的信息交流提供工具。

    1999年,NIIT首席计算机专家舒嘎塔·麦塔(Sugata Mitra)博士尝试把联网计算机放置在开放的公共场所,搭建起“墙上之窗”,大受欢迎。后来NIIT专门成立了“墙上之窗教育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和一些公益性组织合作,利用“墙上之窗”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教育、培训、软件解决方案等。

    南非:“数字之门”项目

    南非科技部于2002年设立的“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项目,由南非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下属的Merka机构具体实施。该项目是受印度的“墙上之窗”启发而开展的,重点放在面向儿童的计算机应用、普及。具体做法是:给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的基层社区提供类似街头电话亭的多媒体信息终端(每台终端配有显示器、键盘和鼠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并有卫星接收和GPRS系统);每台终端既是一个信息资源库,又是一个计算机使用的实践场所。通过这种多媒体终端,农村和贫困社区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使用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信息能力,通过GPRS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

    (焦雯参考刘璇、徐珊、王萱《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一文整理,同时感谢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提供的帮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