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网络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标题导航
互联网16年: 网络文化成为主导力量
商业模式不等于挣钱模式
网络发达了,朋友少了
图片新闻
“网络遗产继承”服务兴起
北京信息化水平全国第一
全球首款“有线手机”问世
谁出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中国文化报 >  2010-08-2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发达了,朋友少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感觉忽然就被乌泱泱的“朋友”给淹没了,与此同时,也在改变我们友谊的方式,面对面的聊天正在让位于发手机短信和网络电子讯息。人们似乎更偏好电子交流方式,而不愿诉诸打电话等途径。朋友的小圈子正在被数以百计的社交网站所侵蚀。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人们关于友谊的概念可能正在进入一个危机阶段。

    随着网络世界的崛起,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英国精神健康基金会不久前发布了题为《孤独的社会》的报告。该报告称,大约一半的英国人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孤独的社会中。有1/3的人愿意同他们的家人更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但社会趋势却迫使他们在相距更远的地方生活。根据伦敦进行的一项调查,有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逐渐远离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我们有着很多熟人,但却没有几个人能同我们建立深厚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在更大的规模上追踪了有关趋势。发表在《美国社会学评论》上的报告称,通常美国人仅有两名亲密朋友,而有1/4的美国人根本没有亲密朋友。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和多伦多大学都有学者提到“美国对社会联络可能会衰落表现出的恐慌”。但是注意他们使用的词语——“社会联络”,这同亲密的友谊不是一回事。虽然社交网站和同类事物在大幅增加,至关重要但又难以了解的一个因素却是,它们带来的这种社会联系的品质如何。

    然而我们知道,在培养人际间的深刻关系方面,少即是多。要建立联系可能只需在屏幕上点击一下,但培育深厚的友谊需要更多努力。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常识性结论,正如网络新词“加为朋友”本身暗示的那样,在网络上将某某“加为朋友”的做法只会培育出肤浅的关系。

    ——马克·弗农 (美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