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列生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伟大征程的驱动力量,是在富民强国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面对这一深刻的历史与时代命题,能否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模式,能否审时度势、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能否超前设计、精心谋划、科学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同步推进速度,关系到文化建设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公共服务效率,关系到文化建设如何才能更有力地支撑起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未来维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文化矛盾,有些是历史形成,有些是发展中的产物,有些会在未来遭遇,因此,克服和解决这些文化矛盾,将是文化建设长期面对的神圣使命,将会长期考验我们党的文化执政能力与文化自觉水平。
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不仅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也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在发展文化事业过程中,准确判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变化,大力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迅速推进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供内容创新的文化艺术精品力作,积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扩大与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效拓展科技进步支撑的文化传播新渠道、文化方式新载体、文化管理新模式,切切实实使全国亿万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普遍获得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要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积极构建以文化消费为纽带的规范性文化市场,大力培植以资本聚集为杠杆的文化产业主体和文化经营主体,倾心打造以国际竞争为导向的规模化产业航母,不断推出以核心竞争力为立足之本的品牌文化企业与品牌文化产品,全面开放以民营资本为新兴要素的社会化融资渠道,尽快完善以制度条件为前提的保障性文化产业政策配套体系,逐步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并扩大其国内市场份额,迅速实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切切实实使广大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文化消费机会并能够进行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选择。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发展的动力在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化建设。无所作为不行,空喊口号不行,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行。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合理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规模,改进平均摊派投入方式,通过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投入效益,确保文化建设持续推进的长效机制。要在城乡统筹的原则下,全面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的覆盖水平,努力实现各种分类指导项目指标的全面达标,尤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包括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要打破体制内外的分割壁垒,充分调动激励机制,汇聚人才,建立一支立场坚定、素质一流、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文化艺术队伍,让一大批富有时代引领能力的杰出人才脱颖而出。要大力推动文化艺术各领域的成果创新,培植具有时代标志、民族气派和世界影响的精品力作,传承民族文化经典,延续亘古悠久的中华文脉,既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要,也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引领人们建设崇高的精神家园。
文化发展的活力在于持续不断地坚持文化体制改革。伴随着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急剧转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完全适应更加突出,各种利益关系也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亟待重新调整,旧有的文化体制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配置日益显示出对文化建设高速推进的阻碍力量,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时也或隐或显地不期而至,正因为如此,坚持已经卓有成效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战略任务。在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前,我们务必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利益结构制度安排,力求在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方面有新突破,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方面有新目标,在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方面有新探索,在制定和落实改革配套保障措施方面有新成果。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还进一步告诉我们,在着力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想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艺术创造法则,尊重人民群众的普遍文化诉求,在文化建设中努力做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协调推进、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普适功能的协调统一、满足日常文化娱乐需求与提升文化精神品格的协调均衡、解决东中西地区差与缩小城乡“剪刀差”的文化战略协调布局、守护民族文化传统与着力时代文化创新的协调选择以及“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协调安排。
作为文化工作者,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7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讲话关于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中,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本职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将讲话精神切实转化为做好各项文化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进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火热创新实践,转化为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走出去”战略的神圣责任与光荣使命。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出发点和着力点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蔚为壮观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就一定会全面来临,党的十七大部署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就一定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