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明历时两年的呕心巨制《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将于9月4日至16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9月4日至30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四面空间画廊,“巨制的日常生活叙事”展览将同步举办。刘亚明带着他的众多作品将在秋窗曙色中,鲜活呈现……
《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是刘亚明构思多年,又以两年时间绘制完成的一幅巨型油画。这是一幅由160 多个人物组成的宏大的、具有史诗性结构的巨制。画家以惊人的才情和巨大的精神力量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超现实的寓言式的图景……它的出现,尤其是以如此重大的主题、如此规模的幅面,应该是中国当代主义(后现代艺术)另一股力量的证明。这并不仅仅是风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国当代主义艺术表达的不能只是情绪,而应该有精神——一种具有文化建构意义的精神。
——邓平祥
我的眼睛一亮,看到了某种期待已久悠然而至的奇迹。我看到了某种心跳,其中激荡着感悟、强烈的忧患、绝望的愤怒、难以言表的痛心疾首、启示录的恐怖笼罩……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幅从未在中国土地上降临的“启示图”。现在,终于轮到中国艺术家出场,不仅为时代作证,而且为人性审判拉开序幕。这是一次到场,也是一次远征之始。我相信亚明前程远大,不仅因为他正年富力强,而且因为他已经具备创作史诗作品的所有禀赋,他已经独自来到伟大艺术殿堂的门槛前……
——王康
这幅大画所展现的情景令人触目惊心,面对这个惊心动魄的虚拟场景,我真的有些惊呆了!
——贾方舟
现在中国有这种创作状态的人已经很少很少,现在中国能够驾驭这样大画面的人也已经很少很少。
——罗中立
当今是一个小品时代,小品几乎毫不留情地挤占着我们所有的阅读空间。因为小品是市场的宠儿,小品可以满足大众的浅表化阅读欲望。然而,这些也很难阻止一些艺术家创作“大画”的愿望。刘亚明就是这一类画家。所谓“类”已不成类,目及全国范围,画“大画”的不过三五人而已。何谓“大画”?在我看来,至少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题材巨大,含义丰富,具有强烈的主题性叙事功能;二是宏大,形象众多,画面具有尺幅上的压迫感和震撼力;再者,“大画”所要表达的是无我的崇高之境,不像小品那样一味地凸显所谓的“自我”。刘亚明的“大画”符合上述要点。数年来他一直沉浸于宗教般的境界中,思索着死亡、信仰、生命等重大主题。在画面上,他在一个秘境般的空间中展开这些主题,以冲突彰显出人类悲剧性的命运。当今,思索并表现这类主题的画家已经是少之又少了。刘亚明的肖像画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富有激情的笔触、透明的调色,准确地传达出不同人物在不同语境中的精神状态。
——张晓凌
如果艺术家没有用他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力投入,是不会产生这幅画的。他的投入应该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这投入不光是精力和体力上的投入,主要是心灵上的投入,从中我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对我们当下生存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敏感和困惑。
——皮道坚
其作品单纯从绘画技巧角度看,功力绝非寻常,显而易见是属古典主义,尤其是将其与杰出的历史人物比较,尤为突出。可是又有所不同,与其称之为古典写实主义,不如称为魔术般的写实主义。这种与严格意义上古典写实主义的分支,比如说印象主义、超写实主义以及浪漫的绘画传统,又都不同。
——LesleyConstable
美国著名美术批评家
“没有疑问,这是一部伟大的警世(称为“惊世”也未尝不可)画作!”——每一次站到刘亚明的《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画作前,我最想说的就是这句话。更何况,此类由艺术家自觉构思的大创作一向甚是稀少,在当代美术史上显得难能可贵!
——陈孝信
如果他没有终极关怀的价值观,没有宗教般的虔诚,是绝对创作不出这幅画的。而且在大家都在迎合市场的时候,他严肃地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况,这样的艺术家现在已经很少了。
——鲁虹
他以冷静的眼光来观察中国社会。
——BillZimmer
《纽约时报》资深批评家
把宏大叙事变成个人性的叙事,在当前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艺术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当代艺术,越来越萎缩,更多的是精神萎缩的图像,人越来越渺小。当然这是真实体验,但在这种真实体验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回顾东西方几千年文明中积淀下来的崇高的、理想的、有气魄的东西。历史往往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在舍弃不好的东西的同时,往往也同时舍弃了好的东西。刘亚明的这幅作品把两个好的东西从画面中给捡回来了……一方面是这种宏大叙事的题材,往往是把它画“空”了,没有东西可看;另一方面,能够感动人的又往往是比较个人化的叙事,又显得作品很小气。这样两头不接轨,这可能是目前我们社会的局限性使然。但刘亚明的作品弥合了这两个方面,他是从个人角度去描述宏大叙事的题材,这种个人化的宏大叙事,在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是比较可贵的。
——杨卫
画面上并没有一条明确的路,但人类奔走的方向喻示有路。这是一次巨大的舍弃,对现实世界的舍弃。通过舍弃现实世界,暗示某种超现实世界的开启。刘亚明的艺术,由理性出发,经过激情的冲击,最终走向了信仰。画家调动人物的姿态、表情、背景的氛围等因素,释放出巨大的激情,暗示出某种信仰的归宿。两边的近景和中间的中景处理,形成一种合围的视觉心理效果,仿佛要将站在远处的欣赏者包围在画面空间之中。当欣赏者为了纵览全画而不得不退到远处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被拒斥的心理感受;当欣赏者被包围进画面空间的时候,又会产生一种被接纳的心理感受。我们很难确定自己是身在其中,还是身处其外。当迎面扑来的人群与我们遭遇的时候,我们是转身跟他们一道奔跑,还是朝相反的方向与他们形成撞击,或者站在原地不动接纳,为他们提供避难之所?当艺术家们纷纷选择以玩世、艳俗的方式拉近与当代社会的距离的时候,刘亚明用一种相反的方式取得了与当代社会的关联,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当代转型。
——彭锋
如果他日后有精力再创作几张类似的作品,那么,此前及以后的百年中,将会使人类文化史的美术领域里产生由中国人创造的标志。在这个难以产生古典主义大师的时期,在人类的东方,一个叫刘亚明的先生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不一样的例证。
——丁正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