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香传千里逍遥胡辣汤 名扬天下中华食文化
全国文化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
国家图书馆 加大支援边疆文化建设力度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传千里逍遥胡辣汤 名扬天下中华食文化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女娲广场全景

    新四军杜岗会师纪念碑是周口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电影《胡辣汤》剧照

    本报记者   胡辉明

    “胡——辣汤”!河南人或去过河南的人,想必都十分熟悉这渗透着中原汉子豪放与粗犷的吆喝:猛吸一口气,使之存于丹田,憋足了劲,猛然吼出“胡”字,声如洪钟,两三里外都能听见;待到“胡”字拖音长至快没气了,才连续蹦出“辣汤”二字。听着这吆喝声,你也会忍不住的大呼一声:“来一碗!”

    胡辣汤一上桌,香气扑鼻,辣味浓郁,让你食欲大开。咖啡色的汤里滚动着绿海带、白粉条、黄花菜、红花生、肉丁,色彩斑斓。

    胡辣汤不仅是河南最受欢迎的传统名吃,更因其悠长的历史、独具的口感而享誉全国。胡辣汤著名产地——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的胡辣汤协会会长刘建伟说:“西到西藏,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东到黄海之滨都有逍遥人在经营胡辣汤。”不仅如此,胡辣汤其独特历史和文化精髓如今也深入人心。9月12日,由河南省影视集团、潇湘电影制片厂、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北京李艳秋文化艺术工作室有限公司和中共西华县委、西华县人民政府联合拍摄的电影《胡辣汤》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之后于全国各地陆续公映。

    一种历史悠久的 传统饮食文化

    胡辣汤因细致差异分为不同种类,如河南逍遥镇胡辣汤,北舞渡的炖肉胡辣汤,与逍遥镇胡辣汤制作相似的开封胡辣汤,以稀、辣为特点的许昌胡辣汤,以羊肉提鲜的南阳胡辣汤等。最为知名的,当属逍遥镇胡辣汤。

    中州名镇逍遥镇位于华西县西南部,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历史悠久。宋末在此设清水县。明清之际,此地成为连接沙河上下游的重要商埠,与漯河、周口、界首并称沙河“四大码头”。在此为官的王知县有感于当地舟楫云集,商业繁荣景象,曾写诗盛赞,其中有“天时地利遂人愿,任职四载乐逍遥”之句,逍遥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逍遥胡辣汤的来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胡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从宋代流传甚广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应该是当时的社会潮流,胡辣汤便是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徽宗年间,宫中有一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两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御厨奉与徽宗品尝,徽宗喜不自胜,问之为何汤,御厨回答“延年益寿汤”。徽宗遂留御厨于宫中,并赐名赵杞。“靖康之乱”时,金兵攻破开封,赵杞南逃途经逍遥,见此地东门紧邻沙河、舟楫驰骋,西门近依颍河、形势天成,两河逶迤东流,镇中寨堡坚固,乃地灵水秀之地,就决定隐居于此,卖汤为生。

    一天,一位北方客人携带一袋胡椒粉来到赵杞的店中,一不小心碰破胡辣粉袋,便随手将其倒在一只空碗里。赵杞无意中将胡辣粉搅入汤中,发现香味异常。这位北方客人喝过汤后,大赞味美至极,问是什么汤,赵杞自己舀出一尝:辣味纯郁,胡中带香,与以往大不相同,便随口答道:“胡辣汤。”

    “胡辣汤”一名由此而来。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赵杞后人三兄弟家珍祖传熬制秘方,以卖胡辣汤为生。严嵩在进京赶考时路过逍遥,对逍遥胡辣汤独特的风味记忆在心。他得势以后,便派人到逍遥聘请赵氏三兄弟到京城严府当专职厨师。老大、老三拒绝,留在逍遥以胡辣汤维持生计。只有老二来到京城,借胡辣汤赢取富贵。严嵩为讨皇帝欢心,将老二熬制的胡辣汤献给嘉靖皇帝,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遂命为“御汤”。

    于是,融会了南北风味的“逍遥镇胡辣汤”凭借南来北往客的口口相传,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河南小吃中一个著名品牌。

    胡辣汤为何备受青睐?就其制作而言,该汤以小麦精粉、熟牛羊肉为主,佐以砂仁、八角、胡椒、花椒、桂皮、白芷、山奈、甘草、木香、豆蔻、草果、良姜、大茴、小茴、丁香等近30余种纯天然植物香料,根据不同的配比综合熬制而成,加入新时代创造出来的味精,再配以适量的香油、陈醋,不仅香辣扑鼻、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健脾开胃、化痰止咳、怯风驱寒、活血壮骨、滋阴壮阳、清热解毒、提神醒目、利尿通淋、调中和气等神奇功效。

    既美味绝伦,又能促进身心健康,逍遥胡辣汤蜚声大江南北,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胡辣汤在全国随处可见,在其发源地——河南逍遥镇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他们的饮食习惯。“我们每天早上3点多就要起床烧汤,一直忙到6点多钟。由于食客太多,每天早上3点到10点都忙得像打仗。不但本地人喜欢喝胡辣汤,周边的许昌、漯河、周口等地的客人也经常前来品尝……许多胡辣汤店与郑州、开封等地的商户随时沟通,根据商户们的要求,甚至需要把煮好的胡辣汤送往郑州等地。”一位逍遥镇胡辣汤经营者说。

    胡辣汤不仅在于其味美益身,更饱含了一种广博的传统饮食文化。正如有关传统文化专家指出,胡辣汤固然存在着强烈的草根性、地域性;然而,胡辣汤表面上的“低端”,并不能抹杀它在中原大地的特殊地位。胡辣汤的伟大,正在于它在中原分布的普遍性以及对于中原百姓生活强烈的渗透性。在河南,似乎很难找出一种小吃可以代替胡辣汤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

    定于9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映的电影《胡辣汤》,便代表了这种饮食文化的推介和输出。其实,胡辣汤于2009年6月已入选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如该片导演韩万峰所言,这次创新的市场化运作,将对保护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胡辣汤饮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群策群力的 现代文化产业

    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传统饮食文化发扬光大,是西华县政府、文化界、产业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华县从事胡辣汤经营者达6万余人,汤锅2万多口,发展连锁经营店160余家,网点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逍遥镇就有胡辣汤经营者1万余人,汤锅5000多口,年创收1.2亿元;同时组建以京遥、逍遥香、老杨家、龙义和、高记等为主的胡辣汤调料企业16家,研制开发了8大系列46个品种的调料,年产汤料600万件,年产值1.9亿元。

    这组数据表明了胡辣汤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在输出美食和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西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事实上,我们是把胡辣汤作为一个完整的饮食文化产业来做大做强的。”“老字号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个品牌可以富一方人民。”一位美食界资深行家如是说。数年前在遭遇差点被别人抢注“逍遥镇”商标的风波后,西华县和逍遥镇政府更加明白了“酒香也要勤吆喝”的道理,这些年来一直在全力打造和进一步扩大“逍遥镇胡辣汤”这一老字号品牌的影响力。

    为使“逍遥镇胡辣汤”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形成一种文化产业,以传承传统文化、创造现代价值,一方面,西华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导企业加大系列开发力度,积极对汤料传统配方、制作工艺进一步探索论证,成功研制开发出“方便胡辣汤”“水冲式胡辣汤”“胡辣汤全味粉”“十六香”“美味香”“豆沫料”等系列调料。“经过不断研发创新后的胡辣汤系列产品,不仅可以用作熬制胡辣汤,还可作为炒菜、凉菜、包子、饺子、卤肉等的上等作料。”西华县某胡辣汤调料企业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西华县在提升胡辣汤品牌形象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逍遥镇先后于2003年、2006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胡辣汤美食节和胡辣汤大赛,第三届胡辣汤美食节也正在积极筹备中,期望以此为载体打造西华逍遥胡辣汤品牌,搭起了西华乃至周口与全国各地合作的桥梁;2003年,逍遥镇选派代表参加在福建厦门举办的全国中华名吃大赛,逍遥胡辣汤一举获得由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华名小吃”称号;2004年,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对逍遥胡辣汤作了专题报道;2005年,《大河报》对逍遥胡辣汤连续3天作整版介绍;2006年在河南省委宣传部和省广播电视台举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中,逍遥镇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名镇”,逍遥胡辣汤也跻入中原“十大名吃”……除此之外,西华县还设立了“美食一条街”“工业品展示一条街”“农副产品展示一条街”等,从不同层面宣传胡辣汤品牌。2009年底启动拍摄,2010年9月将上映的电影《胡辣汤》,更不失为一次宣传胡辣汤文化和产业的创举。

    同时,西华县委、县政府重点针对县内胡辣汤企业加大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力求将胡辣汤产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近年来,逍遥镇党委、政府坚持走以汤兴镇的发展战略,制定胡辣汤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在逍遥胡辣汤产业基地内投资建设胡辣汤料厂的单位和个人优先解决其建厂用地。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对入驻胡辣汤产业基地项目,坚持一个小组服务、一个联席会议审批、一路绿灯盖章、一个星期办完、一切手续代办的‘五个一’制度,成立优化企业周边环境指挥部,严厉打击各种影响企业发展的违法行为,不断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切实维护企业经营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