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采风/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回乡探亲的赵小兰
母亲的新衣
图片新闻
做一回雷锋
月光里的蛙鸣(外一首)
夏衍的最后墨宝
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新衣

    晨 钟

    母亲的新衣不是给自己的,是给她的儿女们准备的。尽管她的三个儿女早已长大成人,过了或近乎天命之年,可在母亲的心里,他们再大再老也是需要她呵护的孩子。

    只要母亲外出回来,就是我们家的一次时装秀。甭管母亲从哪里回来,旅游也好,休养也罢,抑或是外出开了几天的会,母亲总是兴匆匆的,变戏法般地拿出各式各样衣裳让我们试穿。冬有羽绒大衣,夏有短裙、T恤,春有外套背心,秋有长短风衣……每每如此,我和妹妹弟弟都十分惊叹:母亲的拉杆旅行箱到底有多大,何以装得下四季的风景?

    母亲年轻时端庄秀丽,举止文雅,穿衣得体。不仅如此,母亲把她的儿女也打扮得非常亮丽。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早上,母亲牵着小弟带着我们去公园游玩,七八岁的我穿着母亲从上海买来的淡蓝色凉鞋和同样色调的西式短裤,上身是母亲自己用白色丝线编织的圆领上衣。走在旁边的妹妹一身浅黄:黄色的凉鞋、黄丝带滚边的连衣裙上“开满”了黄色的小花。尽管我们算不上漂亮孩子,但在那个全国人民一片灰的年代里,无论在水边、在路上都招来人们的目光。

    母亲一直在大学里当老师,她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一部分学生是来自海外的华侨。大约是在我小学将要毕业的那一年 ,母亲看到她的一位马来西亚学生穿了一件又漂亮又简洁的上衣,于是母亲就利用放假的日子,照葫芦画瓢给我也做了一件。那是一块白底上有着写意般桃红色调的人造棉布,母亲用缝纫机将花布连成一个直筒,下面缝上个边儿,上面开个一字领口,衣裳就做成了。母亲拎着衣裳自己发笑:像个枕头套!然后,她笑着把“枕头套”套在我的身上,效果立刻显现出来:垂感极好的人造棉布料,随着我刚刚抽高挺拔的身条垂到腰际,越发衬托出小姑娘的娇好和自然。后来这件衣裳被好几位老师借走,照着样儿缝制成她们孩子的新衣。母亲知道后,十分的得意。

    时过境迁,母亲毕竟老了,她辛辛苦苦挑选来的衣物,有时难以适合我们的审美情趣。我们看着母亲买来的新衣,不是嫌太花哨了,就是说扣子太多……凡此种种,在母亲面前肆无忌惮地放纵着自己,全然不顾母亲的一片心意。母亲努力地和我们辩论着,以攻为守把我们的穿着打扮批评得一文不值。最终,总是母亲的顽强取胜,我们背着母亲的新衣,大包小包的回家。母亲一定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把我们的退让当成新起点。往后的日子里,母亲一有机会,不仅给她的三个孩子买衣买鞋,还发展到给她的女婿、孙女外孙女添置新衣。这些没完没了的新衣如何处置?我们三个人一合计,决定“整治”一回母亲,让她知难而退,不再给我们添置衣物。

    于是有这么一天,我们仨背着大包小包回到母亲家里。从包里掏出历年来母亲给我们买的一些新衣退还给母亲。自尊的母亲看着那堆未曾穿过的衣裳说:“不要拉倒,真是神经病。我有的是人可送,再不给你们买了。看看你们穿得那样难看,没见人往老里打扮自己的!”妹妹说:“就是这意思,您以后就别再给我们买衣裳了。”反倒是我,看着母亲收起那堆衣裳,心里很是不忍,真觉得辜负了老妈的一片心。回到家里,先生批评我太不懂事,伤了老妈的心。先生说:“你知足吧,都这把年纪了,父母双全还不知足……”先生说得对,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在他们年过五十之后,还能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呢!

    母亲的记性太不长久,没过多少日子,她又一如既往的给我们添置衣裳。而当我嫌新衣过于鲜嫩时,母亲就会一本正经说:“挺好,南方五十多岁的女人都这么穿呢!”我忍不住笑了。我想等到我六十岁的时候,母亲还会告诉我;你不老呢,这衣裳穿着正合适呢!在母亲的眼里,她的儿女永远年轻。我再也没有拒绝母亲的新衣——无论是愿意穿和不想穿的,都整齐的存放在我的衣柜里。

    如今,我的衣柜里叠放着许多母亲给我和我先生买来的衣裳。那高高的一堆衣物占居了我衣柜很大一块地方,并且还在不断的膨胀。我知道,这衣堆有多高,母亲对她孩子的爱就有多深。你可以拒绝母亲的新衣,但你永远不会拒绝母亲的心意:无论你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