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晴
“一嗒嗒、二嗒嗒……”一大早,江安文化馆内已传出轻快的节拍声,馆内,江安竹都艺术团的成员们正在为即将在江安举办的四川省宜宾市九县一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现场会排练节目。今年以来,四川宜宾在全市各区县进一步加大了文艺院团建设力度,随着“一县一团”建设的全面铺开,这样的排练场景经常能在各区县见到。
然而,7年前的宜宾市江安县,其文化事业的发展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没有专业的文化院团,一方面百姓的文化需求急剧增长。经过反复调研、讨论,江安最终确定用“公办民助”的基本思路来发展文化院团,并定调为“立足公益”。
江安县文化馆馆长、江安竹都艺术团常务副团长姚建芬说,江安竹都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已自创、自编、自演节目56个,在四川省内调演、比赛、演出300余场次,其中80%是公益性演出,并多次获得省级特别奖、金奖。机制灵活的竹都艺术团成为宜宾探索文化与市场接轨、文化与经济联姻、文化与百姓融合的先行者。
像江安这样文化繁荣的区县在宜宾比比皆是,但路径不同。作为宜宾市最早获得优秀文化广场荣誉的筠连县便是在始终坚守公益演出阵地上创造出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全方位激活百姓文化是我们文化繁荣的两个关键因素。”筠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勇说,该县的筠州艺术团就是在广场表演中不断历练出来的一匹黑马。2007年以来,筠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更新、完善文艺院团的演出设备,筠连文艺演出水平也大幅提高,将省、市金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一一收入囊中。
在宜宾市兴文县,当地的文艺院团则结合当地苗族文化特色和石海景区的宣传等实际,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特色鲜明的节目,使地方文化在演绎中不断创新、不断传播;在南溪、长宁等区县,长江文化、竹海文化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更是大放光芒。
据了解,长期以来,宜宾市就按照“一县一团”的发展思路,力争尽快在全市各区县建立一支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院团。
“我们的基层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薄弱,文化队伍不健全,如果武断地将文艺院团推向市场将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宜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游开余介绍,宜宾正是立足西部内陆城市发展实际,明确提出“先立足公益再面向市场”的思路来改革文艺院团的体制机制问题。
目前,筠连县、南溪县等区县均已照此思路成功组建了文艺演出团队。“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是文化惠民的基础和前提。9月我们在江安召开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现场会就是要进一步加大 ‘一县一团’的建设力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更好更快地建设好基层文化阵地。”宜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德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