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孔子文化周在巴黎拉开帷幕
要闻简报
第四届中国芷江和平文化节开幕
努力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梁溪虹:以身作则,甘于奉献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溪虹:以身作则,甘于奉献

    东  景

    编者按  近日,文化部在京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暨四家集团公司深化转企改制工作表彰大会,总结今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成效和经验,授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等四家单位“深化转企改制工作组织奖”,授予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等七个职能部门“深化转企改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肖健、梁溪虹等15名同志“深化转企改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加快推进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本报从今日起,遴选肖健、梁溪虹等五位受表彰个人的先进事迹进行连续报道。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监事会主席、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梁溪虹是报社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自1985年中国文化报社组建至今,她已经在报社工作了25年。报社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后,她毫不犹豫地签订了企业劳动合同,而签约之时,离她到退休年龄仅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我是一名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应该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次被授予‘深化转企改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我既觉得光荣,也觉得忐忑不安。因为功劳是大家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梁溪虹说。

    对于这次转企改制,梁溪虹有自己的理解。“在中央部委主管主办的报纸中,我们是第一家实现整体转制的,也是主动要求加入文化部系统转企改制工作‘第一方队’的。这需要勇气和决心,更说明我们对改革发展充满信心。因为转变体制、搞活机制、面向市场的目的是把集团的事业做强做大。转变体制机制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为领导班子中的一员,梁溪虹在转企改制工作中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参与起草了中国文化报社深化转企改制工作方案,参与起草了《中国文化报社社保衔接与职工待遇的若干意见》。她还根据集团安排,牵头筹建报社考评部,参与起草了《采编人员考核办法》和《美编、照排、校对考核办法》。梁溪虹说:“我们曾到北京青年报社去调研,他们提出的‘坚持有为者上,曾经有为者养’的用人原则,对我们的改革有非常大的启示意义。对于曾经为报社奉献青春的已经退休或将要退休的老同志,我们应该给予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切实保障他们退休后的福利待遇。正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工作中坚持了这些原则,才得到了报社上下的一致支持。”

    自2009年11月挂牌以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改变了过去多数行业报实行的采编经营一体化的办报格局,让采编人员集中精力办好报纸。报纸从原来每周44个版扩到56个版,在管理机制上实行绩效考核,多劳多得,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团还确定了向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新型媒体转型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网和中国文化传媒网,创办了《中国文化手机报》,同时启动了动漫信息工程、网络中心工程等。“集团的快速发展,我认为一是源于文化部党组的关怀和支持,二是源于集团管理层的正确决策,三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充满朝气、支持和拥护改革、维护报社稳定发展大局、在一线岗位勤奋工作、可敬可爱的员工队伍。”梁溪虹说。

    集团成立后,梁溪虹被任命为监事会主席。她参与起草了《监事工作条例》,为监事会成员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日常工作中,她认真履行职责,经常向董事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促进集团转企改制工作的深入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