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子雷)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和平,美国国会图书馆副馆长迪安娜·马库姆等出席开幕式。
王文章在致辞中代表文化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把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目标。中美都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双方的努力下,两国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双方实施了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发起了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国国家图书馆还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达成了中文善本古籍数字化合作协议。可以说,两国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希望参加第五届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的代表围绕数字资源共享的主题,畅所欲言、交流心得、集思广益,共同迎接机遇、应对挑战,促进双方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周和平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国图书馆界以传统文献服务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服务为导向,以文化教育培训为延伸,全面构建创新型知识服务体系,使中国的图书馆逐渐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图书馆模式转变。数字图书馆代表了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资源共享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中至关重要。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一方面为中国图书馆从业人员提供了借鉴国外经验的专业平台,另一方面也向国外图书馆专家和管理人员展示了中国图书馆建设取得的成就。
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由中美两国轮流主办,自199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4届。本次会议以“数字资源共享: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邀请了近20位著名专家学者作报告和演讲,百余名图书馆界代表参与交流和研讨。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和迪安娜·马库姆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共享战略与实践》、《数字资源共享: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
会议期间,中美双方还签署协议,将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延长至2012年。在项目延长期内,将有20名中国图书馆员赴美交流,10名美国图书馆专家来华交流,预计两国参与交流的专业人员达千余人。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始于2008年,是中美图书馆首个政府级合作项目,项目覆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美国16个城市,两国已有3000余名图书馆专业人士直接参与了这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