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发展新概括
逢人说《知己》
《秦腔》:生命的张扬与命运的呐喊
苏版教材编写组人员回应争议
南怀瑾诉讼伪书
农村教师“静悄悄”过节
余光中谈论“音乐诗人”




 中国文化报 >  2010-09-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腔》:生命的张扬与命运的呐喊

    《秦腔》剧照   尚洪涛 摄

    方  越

    西安秦腔剧院是陕西乃至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中诞生的全新的秦腔艺术新团体,已经成功地创作演出了《梦回大唐》、《梦回长安》、《杨贵妃》、《柳河湾的新娘》等颇有影响的大型秦腔新剧目,近日,该剧院易俗社又将贾平凹小说《秦腔》改编上演,以传统的秦腔舞台艺术,演绎当代小说《秦腔》的精深内涵,为振兴秦腔艺术而放声呐喊。

    艺术的精神担当

    小说《秦腔》意在为中国农村改革30年树碑,文化的容量与社会的信息相当丰厚。把如此庞大的乡村史诗浓缩在两三个小时的舞台上展演,其艺术概括与整合的难度,可想而知。

    令我十分惊叹的是,编剧谢迎春、谢艳春对小说文化精神指向的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以及清风街社会氛围、精神镜象和生活气息的讲述,都准确而到位,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当代人们面对这种种矛盾冲突的心灵痛苦与精神困境。

    戏曲《秦腔》极巧妙地抓住了小说《秦腔》记述的老主任夏天义为保地与新主任夏君亭为商业开发而占用土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白雪坚守秦腔剧团与夏风要她调离秦腔剧团的矛盾冲突,以两条交织的戏剧冲突主线,厘清了小说复杂的生活纷扰,举其纲、张其目、传其神、抒其情,整体再现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史诗般的思考力。

    贾平凹在小说的封底写道:“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小说极写实地反映了乡土中国的经济、历史、社会及文化发展变革中的悖论,人们走向脱贫致富历史进程中,仍面临“三农”问题的突出困境,特别是土地的萎缩与农民漂泊的精神困惑。其间,承续文化之脉的秦腔,日渐衰落,叫人痛楚难当。这种困惑与痛楚,就成了戏曲舞台表达的主线和重心。钟爱土地、钟爱秦腔的夏天义画的马勺戏剧脸谱终于得以出版发行;白雪坚守县剧团而放弃调进省城,为了秦腔事业而牺牲了婚姻家庭,不幸流产也不改其志;夏天义怜白雪对土地、对秦腔的忠诚而收她为女儿;夏天义为保护土地被塌方掩埋……这一系列情节与情境,唱响为秦腔文化招魂呐喊的壮歌,体现了艺术的精神担当。

    戏曲《秦腔》深入探索了秦腔衰落的社会境遇和文化真相,同时彰现出秦腔生存、发展的顽强生命力,反映了秦腔艺术,在全球化、异质化、商业化、娱乐化的多元文化生态中,与时尚、流行的文化相抗衡的现状;唱出了秦腔精神复苏和光大的悲壮与苍凉,深深触动了人们的灵魂,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灵共鸣。

    开掘人性真善美

    秦腔艺术的精髓是人生理想的诉求和生命的慷慨悲歌,是人性真善美的激情表达,是西北老百姓的心灵寄托和精神家园。如戏曲《秦腔》的主题曲所唱:“吼一声大秦腔激情燃放/捧一把黄泥土荡气回肠/啊——秦声多铿锵/秦韵赛天罡/秦川儿女血奋亢/皇天后土孕秦腔。”戏曲《秦腔》将秦腔艺术的文化精神本质演绎得真真切切,透透彻彻。

    舞台上的《秦腔》准确把握着小说《秦腔》的艺术境界与创作的个性风格,正如贾平凹所说:“我的写作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我不知道该赞美现实还是诅咒现实,是该为棣花街(即小说清风街的雏形)的父老乡亲庆幸还是为他们悲哀。”贾平凹的高明之处就是把现实的矛盾、悖谬和痛苦,只作具体、真实、客观的呈现,把是非得失的选择与评判留给读者和社会。这种超越现实、俯视生活的兼容并蓄的叙事伦理与方式,搬上“高台教化”“惩恶扬善”传统模式的舞台上,显然是很难的。戏曲《秦腔》的改编却十分成功。

    剧情没有进行刻意的道德说教,而是着力在矛盾冲突中充分挖掘和展示每个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着力开掘和展示人性的光辉与丰富。比如夏天义与夏君亭,两代村主任在土地开发与治村方针上主张不同。夏天义的守土、爱护秦腔的事迹,十分英武悲壮;夏君亭的改革创新、开发市场也有声有色,给清风街带来了新的繁荣生机。当夏天义遭遇淤地塌方逝世后,夏君亭为他隆重送葬,并立碑纪念,矛盾冲突的双方在此时此地超越了是非之争而达到了宽恕与和解。这就是戏曲《秦腔》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戏曲《秦腔》塑造最成功、最靓丽、最感人的艺术形象是白雪。白雪是秦腔艺人,也是秦腔代言人和守望者。她酷爱秦腔,她从事秦腔艺术10多年,原意拯救陷入危机中的县剧团。因此而与一心要调她进大城市的丈夫,发生剧烈矛盾。

    梅花奖获奖演员惠敏莉塑造的白雪,呈现出人性的真善美。这种美是从灵魂深处开掘创造出来的。她把白雪对人善良、对事负责的心灵美,对艺术执着的性格美,对夏风一家的忠孝美,对秦腔坚守的女性特有的韧性与牺牲精神的人性美,表现得淋漓酣畅,苍凉悲壮,感人至深!这无疑是秦腔表演艺术家应有的境界。

    在继承中创新

    致力于改革创新的西安秦腔剧院的艺术家们在改编时,大胆剪裁,重新整合,做了许多新的创造性努力与探索。

    戏曲《秦腔》在编导、舞美、音乐、表演上全面创新,以开掘人性美为主题,以守望秦腔艺术为主线,以平凡人生活的改变来表现社会重大变革,以秦腔艺人个体生命体验来反映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命运。

    该剧不搞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还原现代农村生活的传统、朴素、本色,呈现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该剧运用了传统秦腔戏的神秘、空灵的元素与色彩,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如借鉴《窦娥冤》中的六月雪、《游西湖》中的人鬼不了情等艺术表现手段,强化了艺术效果。同时,在继承经典与程式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古老秦腔表现形式,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影视、话剧、流行音乐新元素,让秦腔舞台艺术应时而变,重放异彩。

    引生自残的戏剧情节格外令观众震撼。引生是《秦腔》叙事的串线人物。他疯狂地爱白雪和白雪演的秦腔,爱得迷乱而理性,爱得执着而毫无结果,爱得丑态百出,以至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正直而挥刀自残。丑陋到极处其实是壮美到极致,从而让观众从乱哄哄的社会纷扰与世道畸变中听到了人性正直的呼唤。

    戏曲《秦腔》的成功是秦腔艺术多方面的收获,是为秦腔舞台艺术强根固本的一种时代责任的表达,也是为秦腔艺术开拓创新发展而探索的一种艺术实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