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了14年之久的广州三联书店关停;曾是全国最大民营书店的北京第三极书局也在经营了3年左右时间后,于年初宣告停业;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缩减营业面积,将二楼变为咖啡厅……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内,中国将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而且这种趋势在日益加剧。甚至有媒体认为,当下实体书店的惨淡经营昭示出实体书店或将批量死亡的命运。
实体书店目前经营状况究竟如何,是否正在淡出市场视线?
经营面临多种挑战
广州三联书店停业的原因是客流量日渐稀少,店面租金昂贵。有业内专家指出,高租金和低利润使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2009年,北京知名小众书店单向街图书馆从北京圆明园搬至朝阳区的蓝色港湾,房租过高是其搬迁的原因之一。记者从单向街图书馆的媒介公关小月那里了解到,现在实体书店的经营都很困难。“单向街经营到现在没有盈利过”,但由于这家书店的股东有十几个,“凭着一种坚持,也是一种不甘心,我们还是继续做下去。”小月说。
雨枫书馆崇文馆的馆长孙婷婷认为:“北京的民营书店受到的挑战主要是地租的昂贵、网络书店的低价干扰以及进货渠道的不畅通。民营书店的图书进货壁垒很多(折扣高、自己承担物流成本等),所以图书零售的利润很低。”
网络售书也给实体书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仅去年,当当网就占中国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0%,加上网络提供电子书下载,很多人放弃了到实体书店购买原价书。更有一些顾客需要购买新书先到实体书店来试读,之后便到网络书店上以折扣价格购买,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样很划算。
不仅仅国内实体书店经营困难,近日在英国《媒体周刊》上有文章指出,英国实体书店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原因是消费者在亚马逊网站能以低折扣快捷地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多种图书。文章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英国图书市场规模减少了3%。
更多书店探索多元经营
更多的实体书店正纷纷开始走上独立、个性化之路,以多元化经营、分众阅读、专业化等思路将书店变成城市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
谈到书店二楼出租给雕刻时光咖啡馆,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工作人员曾小姐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这说明在经营上,三联书店“希望能够改变单一的业态,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她表示,“租给咖啡馆也不完全出于经营考虑,还希望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购书体验,这是消费者在网上购书所体验不到的。”
作为国内首家女性阅读馆的雨枫书馆,开业至今已有3年多,崇文馆是该书馆在今年5月新开的一家分馆。孙婷婷对记者说:“雨枫书馆与传统书店图书零售为主的模式不同,我们是一家会员制书店,推行借阅制、会员互动,会员参与书店建设。在商业形态上,它兼容咖啡馆、精品店等众多商业形态。”
这样的经营模式和北京单向街图书馆不谋而合。单向街的经营有四个方面,一楼是图书卖场,二楼是咖啡馆,同时,单向街还出版杂志、图书,参与图书策划,涉足出版业。另外就是承接包场活动,出租场地,与合办方共同举办活动。小月说:“目前我们的咖啡馆经营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忠实的读者追随单向街已久,他们注重的是这里的品牌以及归属感,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而以销售广告专业书籍闻名的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在坚守向读者提供专业广告书籍的同时,也参与图书策划、出版行业,在广告创意方面发现选题并推荐给出版社。书店除经营专业的广告书籍外,还提供知名时尚类、广告类杂志的订阅,并且也会销售精选的畅销书、文艺类书籍以及附加的商品,如书签、笔记本等。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于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