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续鸿明
9月的俄罗斯已是深秋,寒气袭人,但在“中国文化节”活动主场地莫斯科中央美术宫及中国艺术团所到之处,却是一片欢腾,宛若炎夏。昆曲茶艺表演,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刺绣,维吾尔族群舞《掀起你的盖头来》,二胡独奏《赛马》,少林武僧对打……每每观者如堵,掌声如雷。
2010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系列活动于9月3日至10日在莫斯科、萨马拉、陶里亚蒂开展。作为中国文化部和俄罗斯联邦文化部根据两部间2009年至2010年文化合作计划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俄罗斯“汉语年”框架内文化领域的重要活动,此次“中国文化节”组织方组派政府文化代表团、河南少林武僧团、深圳歌舞团、中华彩灯展、中国动漫游戏展、“深圳设计”海报展、浙江民间手工艺精品展、三亚“海螺姑娘”创意展共计100余人赴俄,以文艺演出、平面展览、多媒体展示、手工艺表演等形式,向俄罗斯民众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互办文化节意义重大
9月2日,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表示,中俄两国互办文化节活动具有三点特殊意义。首先是文化的意义。文化交流是沟通人民心灵不可代替的桥梁,文化源自心灵,而又直达心灵。她的特殊魅力在于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和肤色的人彼此理解、相互欣赏,从心底萌发出美好的情感。其次是国家的意义。近年来,中俄互办国家年、语言年等大型活动,这是两国领导做出的英明决策,也是两国国家关系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然结果。在这些活动的框架内举办文化节,广泛开展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从而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再次是世界的意义。中俄两国为世界树立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平等对话的榜样。中国的先哲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过“和而不同”的观点,各种文明、各种文化既和谐共处,又相互辉映,这是世界文化新秩序的最高境界。
在谈到两国文化交流的趋势时,杨志今引用了俄罗斯现任驻华大使拉佐夫的一句话:“我们正在思考通过什么方式,能让两国年轻人彼此对视、相互对话。我想现在是时候了。”杨志今说,互办“文化节”如今已经形成机制,成为两国人文领域合作的好传统,这表达的是政府部门的想法。而两国文化交流的趋势应当是:热烈、向上、着眼未来,所以今后我们的活动要更加注重面向青少年,并进一步开展文化产业合作。
中国特色最受欢迎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越是具有民族特色、体现一个国家传统文化底蕴的东西,就越容易吸引异域民众的目光。
浙江民间手工艺精品展此次带来了昆曲茶艺、杭州刺绣、王星记扇子、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西湖绸伞、龙泉宝剑等展览项目。昆曲茶艺表演在中央美术宫一楼入口处,或许是因为位置优越,进入中央美术宫的当地市民经常把这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很多人对中国泡茶的方法充满兴趣,不时通过翻译问表演者:红茶和绿茶有何区别?茶为什么可以泡七遍?这儿是否卖中国茶叶?开幕当日,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丘科夫斯卡娅也饶有兴致地欣赏了泡茶的全过程,品尝了表演者递上的香茗并啧啧称赞。
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杭州刺绣以金银彩绣著称,工艺独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水琴女士的双面刺绣《猫》形象逼真,吸引了许多好奇的观众凑近细瞧,并转动玻璃辨别两面的色彩。陈水琴还带上老花镜现场工作,绣出一个跳芭蕾舞的女孩的形象。一针一线,线细针密,其显现出的耐心、细心和高妙的手艺,令俄罗斯观众特别是女士叹为观止。
少林功夫如今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河南少林武僧团曾出访6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超过6000场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少林功夫,并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2006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参观访问少林寺时说:“今天我看到了真正的少林寺,相信世界上很多武术都出自少林。”在9月3日的中国文化节开幕式和随后奔赴各地的演出中,河南少林武僧团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场面往往成为压轴戏,每次出场都是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很受欢迎。莫斯科市民亚历山大兴奋地说:“以前我没有看过少林功夫表演,真的非常棒!武僧们的动作很漂亮!”
文化如春雨 润物细无声
此次文化节举办期间恰逢莫斯科建城纪念日,由深圳歌舞团、河南少林武僧团组成的中国艺术团分别在高尔基公园等地进行表演,与莫斯科人民共庆建城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特别是莫斯科人民的节日祝愿。
9月6日至9日,中国艺术团又赶赴萨马拉、陶里亚蒂进行表演。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城市,是因为河南省与萨马拉州是友好省州,深圳市与萨马拉市是友好城市,艺术团希望通过本次文化节,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城之间的文化交流。
萨马拉州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州府萨马拉市是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的重工业城市,因为二战期间生产了5万多架飞机,又有“航空城”之称。据萨马拉州州长介绍,该州的对外贸易对象中,中国排在首位,全州有4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有200多名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他还引用老子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称这次来访和表演只是开始,州政府将大力支持两国的文化交流,双方今后会有更多的喜讯传来。“大家都在谈经济,但经济只是基础,文化才是成果。钱不是万能的,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我们认为文化交流是政府必须支持的,也是我们彼此都需要的。”
陶里亚蒂市距州府萨马拉市100公里,为萨马拉州第二大城市。9月7日晚,中国艺术团在这里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当地市民兴致很高,不但提前来到剧场,落幕后也久久不愿离去。演出结束后,陶里亚蒂市市长宴请中国艺术团,发表了热情诚挚的致词:“你们的节目非常精彩,今天是陶里亚蒂的节日!今天看演出的小孩子很多,他们都从头到尾看完了这台节目——演出很成功!”
文化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记者随团赴俄采访,深感俄罗斯民众由此对中国人增添一份亲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不少人还提出希望在“中国文化节”上看到中国的电影、戏剧、绘画等,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下一届的“中国文化节”,如果加入上述内容,必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受到俄罗斯人民的欢迎,将中、俄两国之间势头良好的文化交流不断引向深入,取得更加丰硕喜人的成果。
2010俄罗斯“中国文化节”上,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丘科夫斯卡娅女士在观赏浙江民间手工艺精品展上的双面刺绣。 本报记者 李赫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