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源自心灵,直达心灵
巴比晚宴:一顿可望不可即的盛宴
慈善“英雄帖” 各国富豪谁愿接
歌剧《木兰》东京上演
驻华使节关注草原生态文化
城市价值观国际论坛在秘鲁举行
天津画院美术展在柏林举办




 中国文化报 >  2010-09-1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比晚宴:一顿可望不可即的盛宴

    焱 木

    “巴比晚宴”还没来,就已经在中国国内引起了铺天盖地的议论。不过,议论者的议论与关注终归是隔靴搔痒,因为这种晚宴没有邀请函的话是进不去的,而没有邀请函是因为你没有足够多的钱和足够高的地位,没有这两者则是因为你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份像“巴比”一样的工作。

    听过一个慈善小故事,大概是这样:2007年,卸任后的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家乡开慈善晚宴,邀请了各界名流。晚宴时,一个叫露西的小姑娘手捧储蓄罐来到举办晚宴的农庄门口,被保安截住。一番感人的表白后,保安依旧无动于衷。这时,巴菲特碰巧出现,塞给露西一张邀请函,令她成功地捐出了做梦都想捐掉的30美元零25美分。据说,晚宴的主题因此改为“慈善的不是钱,是心”,晚宴的主角也不再是捐了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成为小姑娘露西。

    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打动了不少人,说明像鲁迅先生一样提出“娜拉出走以后怎样”这种问题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些事或许确是不能追问的,比如“没有巴菲特的话,小姑娘会如何”“能捐钱的机构那么多,露西为何偏偏跑到名流聚会来”……笔者想问的是:巴菲特记不记得小姑娘露西?为何这几年的慈善晚宴还是老样子,将没有邀请函的人拒之门外呢?

    这样较真很傻,或许如许多愤青所认为的那样,这世界上美好的故事大多是瞎编的,巴菲特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世间流传。确实,该故事有一个很大的败笔,那就是保安一直没被打动,居然没有痛哭流涕地大喊“我也要捐款”。像他这样的人,才应该是慈善意识的普及对象,小姑娘原本就很善良,其实是不需要经受太多慈善熏陶的。无奈,故事和现实都需要保安这么一个角色,因为接下来的晚宴还要将那些没有遇到巴菲特的露西们挡在门外。

    笔者一度奢望,这次“巴比晚宴”能够为慈善晚宴这种模式本身带来一点突破,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的慈善意识带来一点改变。然而,目前的情况表明,此番“巴比”两人无论是来化缘,还是来传教,都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中国一些媒体对于“巴比晚宴”的报道,从一个侧面说明它们对于慈善的认识还停留在保安的层次,认为慈善主要是几个明星和富豪的事情,讨论来讨论去,始终不去说说慈善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富豪和明星们也只顾趁机出洋相,不是“诈捐”“拒捐”,就是“裸捐”,其实没有为同行或大众做出什么特别值得借鉴的表率。一些被称为精英的评论家则好像找到了一个批判中国富豪的绝好机会,情绪化的文章比比皆是,表面上强调慈善的纯粹,实际上散发着仇富的酸气,完全没有发挥出启迪民智的本领来。而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海中,慈善的概念仍然高远得与自己无关,甚或认为与灾难无关的慈善就是炒作。他们刚刚解决了自己的基本生活问题,不可能动辄捐出几百万,于是也就得不到那张邀请函,而成为露西又只是一种传说般的偶然。就这样,慈善在许多普通中国人的眼中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