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此外,他们还在探索新的移动服务模式。比如,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之后上线了App Store的服务。这一服务形式的用户量很大,特别是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中影响很大。国内很多媒体,像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已经在App Store放置了很多自己的资源和服务。国家图书馆也准备抓住这一契机,把文化资源放置其中,通过这一全球性的平台将优秀的中华文化推向海外。他们开发的几个应用程序,比如OPAC检索等,已于9月7日上线,正式向国内读者发布。
电子书行业、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阅读的兴起是当前出版领域的一大特征。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8年,数字出版的增长率达到160%。这带动了手持阅读器的研发与竞争。在国外,亚马逊等大型数字出版商的手持阅读器产品市场前景很好,国内的汉王、盛大等公司也纷纷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竞争中。从读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国家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在手机阅读兴起的大背景下,国图开始探索通过手持阅读器为读者推送具有国图特色、国图资源的服务。
事实上,这一尝试从2008年2月就已经开始。当时,国图在馆内试点手持阅读器的借阅服务。2009年,这一服务又延伸至馆外。而今年,他们又联合社会上拥有技术、具备制作能力的硬件提供商来研发具备3G功能的手持阅读器。国图将根据手持阅读器本身能够实现的功能,同时结合读者的需求,来推送国图的资源与服务,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随身地分享包括碑帖年画、文津图书、在线展览、古籍善本、国图老照片、音视频讲座等在内的特色资源。这一定制的手持阅读器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与读者见面。
以技术创新推动公共服务
无论是推出“掌上国图”服务,还是研发手持阅读器,都是国家图书馆致力于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把数字资源推向图书馆、文化站以及村级的图书室;通过数字电视,让数字资源进入家庭;通过手机、手持阅读器,让国图的服务到达个人。”国家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孙一钢研究员说,从面向社会的服务,到面向家庭的服务,再到面向个人的服务,国家图书馆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把资源推送到了最广大的读者那里,让数字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
国图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努力得到了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国图申报的“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被列为2009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技术服务研究”被列为2010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与交流中移动技术应用模式研究”则入选2010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立项项目,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
随着这些研究项目的推进,像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生小周一样的读者,还将享受到更为便捷、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