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采风/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北大荒二题
人老了竟是那么卑微
秋 愁(外一首)
图片新闻
窗台上,有一把扫帚
花语我语




 中国文化报 >  2010-09-1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窗台上,有一把扫帚

    桑 梓

    那时,许多从中国来袋鼠家园“洋插队”的学生只付第一个学期的学费,这是为了获得签证,来澳后,必须立马找工作挣钱,偿还出国时在国内借的债,这些债不少是高利贷。许多人钱紧,就在学期顺延时拒交学费,签证因此不能延续,过了期,沦落成为非法居留者,即所谓的“黑民”。于是乎,便给澳大利亚的移民局增加了工作量,他们又忙乎着开上警车四处狂奔,拉响警笛以壮行色,开始了到处抓中国留学生“黑民”的“扫黑行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出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洋插队”学生们焉能是草包一堆?他们受那个时代特有文化(譬如电影文化,影片中描述的党的地下工作者如何对付国民党宪兵特务的追捕)的深深熏陶,“油然而生”出对付移民局的不少“绝招”。

    话说我的18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的同学,租住了靠近悉尼路上的一栋老房子,人多密集那是为了分担房租,把开销降到最低程度。感受到这几天抓捕风声紧,临时房东托尼便在这日午夜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门闩上锁,窗帘关合,大家眉头紧皱,满脸忧思,共谋对策。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和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房客们英雄所见略同,达成了这样一个对付移民局抓捕“黑民”的共识:老房子里居住的十八个“黑民”,无论谁在家里突遭不测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想方设法将一把扫帚放置于房屋正门前旁的窗台上“报警”,以便保护其他兄弟姐妹幸免于难,不遭逮捕。每个人回家之前,都应躲在远处小心翼翼地观察窗台上是否放置有扫帚,如果有,那就是有“敌情”,因为移民局警员的惯例是在某一住处抓住“黑民”后,总要在房子里“守株待兔”,“放长线钓大鱼”,期待在此抓住更多的“黑民”。窗台上有了扫帚报了警,回家的人们看到后就绝不“自投罗网”,而是立即远走高飞,转移藏匿,让移民局警员空手以待,毫无收获。

    一天黄昏时分,住在老房子里的我的同学琼斯突然气喘吁吁地摸到我的住处,连说:“不好了!不好了!有敌情!有敌情!……”我一问才得知他们住房的窗台上放了一把扫帚,这可是有了“敌情”时报警预定的暗号!

    扫帚高置,“敌情”严重,人们立即都作“鸟兽散”,纷纷转入“地下”。此时老房子里还有一个人,他就是菲利浦。夜深了,他感到非常奇怪,往常这时间,全体房客早已烧饭的烧饭,洗澡的洗澡,睡觉的睡觉,今天是不是碰上鬼了,咋一个都不露面?难道一块儿捞上加班的美差了不成?那也不对呀,好几个房客都没事干,正忙着找工作呢!菲利普想,就是人不回窝,你们列位兄弟姐妹也总该往家里打个电话告诉一下吧,怎么17个房客好像商量好了一样,没有一个人往回打电话呢?菲利普琢磨来琢磨去,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第三天晚上,才有不是“黑民”的同学小心谨慎地打来电话问询这老房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菲利普就像孤儿找到了娘,一肚子苦水往外倒,诉说这三天来莫名其妙的“空巢现象”,最后竟然声泪俱下。打电话的皮特连忙安慰说:“你等着,我马上开车过来看看你。”皮特来了,菲利普诚惶诚恐迎驾。皮特看见偌大明亮的窗户台上放着一把脏兮兮的扫帚,便随意问了一句,这一问,问“醒”了菲利普,他猛然一拍脑袋,连连跺脚,说:“哎!是我铸成了大错……”皮特听不明白,如坠五里雾中。

    原来,三天前菲利普打工放假,洗衣服时溢了水,便拿扫帚扫水,用毕,为了扫帚干得快一点,便随手把扫帚放到了阳光明媚的窗台上晒晒,可他全然忘记了,这是情况紧急时的报警暗号!至此,在这个老房子里发生的“胜利大逃亡”的谜底彻底揭开,真相终于大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