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贺 信
贺 信
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
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
切实做好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为文化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台湾文化总会秘书长:两岸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
日本东方时报社社长访问我社
第十二届西湖国际博览会将办
裴艳玲:要保得住、守得住传统艺术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9-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庆祝中瑞建交60周年
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
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
胡锦涛和洛伊特哈德分别致贺信

    本报讯  (记者马进)昆曲、侗族大歌、舞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的演出征服了现场观众。当地时间9月16日,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在瑞士巴塞尔剧院拉开帷幕。这是中瑞建交60年来中国在瑞士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活动。

    为了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1月访问瑞士之际,与时任瑞士联邦主席梅尔茨共同确定举行2010年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两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瑞士现任联邦主席多丽丝·洛伊特哈德共同担任艺术节监护人并分别致贺信(见今日一版)。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瑞士巴塞尔城市半州州长居伊·莫兰,瑞士联邦文化局局长让·弗里德里克·若斯兰,瑞士文化基金会总经理皮尤斯·克努瑟,中国驻瑞士大使吴恳,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董俊新,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执行主席尤利安·考伊曼,以及瑞士政治、经济、文化界名人,多个国家驻瑞士使节及近千名观众参加开幕式并观看了演出。

    赵少华在开幕式上致词时说,自1950年9月14日中国与瑞士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时光荏苒,中瑞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车轮已经留下了六十载的精彩印记。中国与瑞士都主张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各种文化和谐共存、交融互补;认为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将会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以使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所分享。这也正是举办本届艺术节的意义所在——进一步促进中瑞两国文化的交流沟通,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了解。相信本届艺术节必将在中瑞两国文化交流史上记录下又一段华彩篇章。赵少华向瑞方各界人士对该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居伊·莫兰代表瑞方欢迎赵少华一行出席当晚的开幕式。他说自己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此次活动的举行,希望该活动能为瑞士观众打开一扇扇窗子,使其可以从中领略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皮尤斯·克努瑟和吴恳也相继致词,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瑞双边关系的发展,加深中瑞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和两国人民的友谊。

    开幕式演出由三部分组成。中国传统昆曲《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在三维影像的映衬下得到全新演绎:随着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屏幕上不断幻化出一道道迷人的立体画面,令观众大为惊叹。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贵州黎平侗族大歌好似天籁之音,带给观众纯朴和灵动的美,令人如痴如醉。而演出的最后一部分——广东现代舞团的现代舞《临池》则充满沉静、高雅的气韵,演员们干净利落的动作、从容不迫的神态,展示了中国书法或典雅、含蓄,或刚毅、随性奔放的美。演出结束,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地一位老师高兴地说,第一次看来自中国的演出,没想到这么精彩。侗族大歌的演唱与瑞士一些地区的歌曲发声相似,听着很亲切。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化部和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基金会共同主办,将持续至2010年12月7日。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甘肃、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的400余名艺术家将围绕“传统与现代”的活动主题,力求向瑞士及其周边国家观众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中国文化。其中,既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甘肃环县皮影剧团、泉州木偶剧团的传统表演,也有中国动漫展、中国电影展、书法展及电子音乐、摇滚乐、电影、现代建筑展等项目。

    据了解,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创立于2003年,总部设在巴塞尔,通常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举办,每次邀请一个国家作为主宾国,介绍该国在音乐、戏剧、舞蹈、文学、艺术、电影等领域的成就,同时举办研讨会、系列报告等活动,以增加对该国文化的了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