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广东记者 王 燚
9月14日,深圳市宣传文化系统召开座谈会,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提出,深圳已从文化立市阶段进入文化强市阶段,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这一主题来开展工作,以扎实工作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通过文化强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福利。
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她指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要继续以先锋姿态担起重任,在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市文联、市社科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一一发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畅谈下一步发展目标,其中不乏新思路、新举措。
向“文化强市”跨越
座谈会上,王京生高度肯定了深圳市宣传文化系统在特区30周年庆祝活动中所做的各项工作,认为此次庆祝活动是对特区人荣誉感、使命感的一次“大激发”,对特区形象的一次“大宣传”,也是对特区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大讨论”。庆祝活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潮和标志,营造出了“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的思想氛围。
王京生希望深圳宣传文化系统要继续努力,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真正通过宣传,进一步推广深入下去。他还重点强调和部署了“文化强市”的工作,要求宣传文化系统以文化强市为旗帜,落实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他说,深圳的文化立市搞了七八年,如今已走到文化强市的阶段,其标志就是11月左右即将召开的全市文化强市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要出台《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四大规划,推动深圳在“文化立市”的基础上实现向“文化强市”的新跨越。
王京生强调,宝安、龙岗区要利用“十二五”规划的机遇,加强标志性市级文化设施的建设,真正在文化上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同时也希望各区在这场文化强市的浪潮里,进一步明确各个区在文化产业上的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在文化上办出特色。
在具体部署了下半年几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后,王京生表示,总书记的讲话谈到文化部分的,相当一部分是讲文明城市、讲精神文明的。而精神文明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为人服务,以人为本。所以下一步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就应该在提升全体人民的素质、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的福利和文明的好处方面做大量工作,包括文化市场的管理,都应该看成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掀起文化设施建设高潮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表示,文体旅游局将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为深圳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首先,要以推进特区发展一体化为契机,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掀起第三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加快推进深圳歌剧院、文学艺术中心、当代艺术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文化设施配置,探索行政区域型与功能区域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模式;实现深圳特区一体化,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原特区外倾斜,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其次,要以提升城市软实力为目标,进一步打造深圳的城市文化品牌,着力把改革开放的历史文物打造成深圳的特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环保、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产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建立文化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冲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文化大发展的局面。
引领文艺事业全面繁荣
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烈杰提出,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进一步为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做出新的贡献,是摆在文艺战线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深圳市文联将紧紧围绕打造全市“最大创意联合体”的定位,全面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要着力推进文学艺术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机制和体制创新,着力引进和培育文艺领军人物。力争用5至10年左右时间,使深圳文艺事业达到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把深圳建设成为南方最具活力和原创力的艺术创意中心、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创意之城。
罗烈杰提出,要树立艺术原创意识,推出一批“深圳创造”的文艺精品;健全和完善文艺创作机制体制,通过实行艺术家工作室制、客座制、签约制和招聘制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深圳采风创作;大力整合资源,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把深圳文联建设成为机制创新、人才荟萃、充满活力的先进人民团体。
培育深圳特色学术流派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世巍表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社科理论工作开辟了广阔舞台,社科工作下一步发展目标就是努力建设体现深圳特色、适应深圳发展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强社科队伍建设,培育具有深圳特色的学术流派,生产高品位学术成果,使社科知识更加普及,公共智库更加活跃,学术文化更加繁荣,智慧产出能力更加明显,推动深圳市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文化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智力服务。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深圳市社科院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理论创新能力;推进成果转化,提升智慧输出能力;优化科研环境,提升学术发展能力。第二,加大培育发展深圳学派的力度,研究制定打造深圳学派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厘清深圳学派的定义,明确下一步打造深圳学派的方向、原则、重点和具体措施。第三,做好公共智库的建设工作,计划用5到10年时间,使深圳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研究机构,使深圳的社科机构真正成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为中心决策服务,为社会服务。第四,继续做好品牌创建工作,继续办好并提升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学术年会、学术沙龙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