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晓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职业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基层群众文化,主要是指街道、社区一级的群众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工作。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浅谈建设基层群众文化的思考与认识。
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一方面,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利用社区的人才资源,合办各类协会、培训班等,维持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沙井交谊舞协会由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免费提供场地,由知名国标舞教练指导,已发展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国标舞队伍,在一些国标舞大赛中为沙井赢得不少荣誉,成为沙井群众文化的一张名片。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文化志愿者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发动社区各阶层的文化名人、文体骨干、退休老干部等组建文体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辖区单位、社会团体、各类文化培训场所等社会资源,建立社区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利用社区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演出”的文化氛围,以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做大做强文化品牌
第一,大力培育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源头与核心,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多年来,沙井街道力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打工文化等,着力打造文化沙井,努力创造沙井文化品牌,如沙井金蚝文化节、汉白玉雕塑、沙井金蚝曲艺团等。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社区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指已在社区形成,并为社区群众喜闻乐见、自觉参与的文化项目。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是社区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依托。例如,沙井壆岗社区的足球队组建于上世纪60年代,经久不衰,近年更是获得全国丙级联赛五连冠。沙井万丰社区的粤剧团,在改革开放的文化大潮中,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丰富剧目内容,广受观众的喜爱,屡屡获得全国大奖。目前,万丰粤剧已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办好内部文化刊物。内部文化刊物是基层群众文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沙井街道编印的《沙井文化》自1996年创刊以来,刊发各种稿件2300余篇,其中90%的稿件来自工作、生活在沙井的文学艺术爱好者,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8岁;既有土生土长的原居民,也有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展示沙井街道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沙井文化》已成为基层群众沟通交流的纽带、文化糅合的平台。
拓宽文化 经费的来源
进一步加大基层群众文化经费投入,是搞好群众文化建设的后盾和保障。首先,政府的财政投入,是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和保障。多年来,沙井街道根据基层文化特点、特色、类别等因素,给予各类文化活动资金支持,积极开展“送书下乡工程”“电影下乡工程”“社区老年大学“社区文化网站资源共享工程”“深圳市外来青工文化节”等项目,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其次,企业的积极参与,是活动经费的重要补充,如:三洋微马达厂自费组织的秧歌队,富山电子厂组织的民乐队等。再次,社会对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捐赠,进一步拓宽基层文化单位的筹资渠道。
重视文化建设,发掘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塑造文化形象,通过文化活动来凝聚人心,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氛围,是基层群众文化的任务之所在。群众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