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焕荣 文/摄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孕育了悠远深邃的人类原始文明,又积淀了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各个历史阶段鲜活的文化遗产和原生文化形态将这里点缀成文化的千岛……这里是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近年来,铜仁生态体验旅游、佛教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的首选之地。
今年9月,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铜仁梵净山召开。期间,铜仁借势而发,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武陵山(贵州·铜仁)民族文化节暨2010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武陵山(贵州·铜仁)民族文化节等多项系列活动。借此,本文带你去探究铜仁旅游不断升温之谜。
铜仁古城 十里锦江环绕
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风景名胜资源丰富,游人至此,无不感叹“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而铜仁恰恰是最具代表的地区。铜仁老城一面倚山,三面临水,发源于梵净山的两条江分别自西自北而来,汇于铜仁,称为锦江;锦江绕城半周,然后东去流入湖南沅水。穿城而过的锦江孕育着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将城市装扮得如诗如画。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水墨山水画卷伴着千年流淌不息的锦江徐徐展开。三江沿岸15座大小桥梁凌空两岸,犹如15条彩虹。
围绕“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总体旅游形象定位,这两年,铜仁地区开展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重点开发建设了以梵净山自然风光、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和康体养生为重点的梵净山文化旅游圈,以乌江画廊、德江傩文化、思南石林和思南古城为重点的乌江特色旅游区,以石阡温泉群和石阡古城为重点的温泉养身和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北侗文化、箫笛之乡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玉屏侗族文化旅游区,以苗王城、中国南长城和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松桃苗族文化旅游区。
随后,当地以铜仁市为中心,围绕梵净山文化旅游圈发展、培育了江口、印江、松桃、石阡、思南、沿河等重点旅游节点城市,重点打造了铜仁—梵净山—石阡、铜仁—梵净山—印江—思南、凤凰古城—铜仁—梵净山等精品旅游线路,并依托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推进与湖南、重庆等周边重要旅游区的联合与合作,共同打造无障碍跨区域旅游线路,构建区域无障碍旅游圈。
鲜活铜仁 让你在多彩文化中流连
景区建设在逐步发展的同时,铜仁旅游的各项服务体系也在同步建设中。
以“多彩贵州”为平台,铜仁先后建立了旅游商品产业园区,培育发展引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重点开发以紫袍玉带石、玉屏箫笛、民族服饰、民族药品、民族刺绣、乌江奇石和朱砂饰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支持优质油茶、藤茶、天麻、百合、葛根粉等保健养生旅游产品的生产,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产业专业镇和专业村,不断提高旅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铜仁还积极加强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为此,铜仁还设立了专业旅游网站,开展网上旅游咨询和交易。铜仁地区在发展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服务机构时,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进入铜仁地区建立分支服务机构。更值得一提的是,铜仁还建立了旅游营销网络体系,扩大旅游宣传营销的渠道,使得铜仁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在开发的同时,近年来,铜仁也重点加强了以梵净山为重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红色旅游重要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利用石阡县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加大以铜仁龙舟、玉屏箫笛、思南花灯、松桃滚龙、德江傩戏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铜仁通过打造精品景区,推出精品游线,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温泉休闲等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梵净山佛教文化、傩戏傩技、土家花灯、玉屏箫笛四张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铜仁的区域交通优势,逐步形成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机结合的文化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