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演艺营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长沙歌厅少了长沙味
走出去,如何走
图片新闻
北京剧场开启LED绿色照明序幕
2010上海乐器展览会规模创新高
“夏青杯”朗诵大赛为爱好者搭舞台
秋吉敏子81岁办爵士音乐会
湖南澧县免费看大戏




 中国文化报 >  2010-09-2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歌厅难觅本土相声小品
长沙歌厅少了长沙味

    相声剧成为本土曲艺人练兵之地。图为相声剧《夺宝熊兵》剧照。

    极力追求舞台视听效果成为长沙歌厅吸引观众的首要手段。

    田  芳

    令人眩目的激光表演,令人心跳加速的杂技表演,令人忍不住跟着起舞的摇滚时间……湖南省长沙市琴岛演艺中心(原琴岛歌厅)节目近日大改版,整台节目“百老汇”“红磨坊”的特色进一步得到渲染,而本土相声、小品、戏剧难觅踪影。不仅是“琴岛”,据观众反映,长沙其他歌厅,像“田汉”“港岛”等,本土相声、小品节目也越来越少。湖南曲艺离开了歌厅这块滋养土壤,该如何发展?

    歌厅:这是市场的需要

    长沙歌厅曾经是本土曲艺的“大本营”之一,大兵、周卫星、何晶晶等等都是伴随着长沙歌厅成长起来的长沙人喜爱的相声、小品演员。

    “我还记着在琴岛歌厅,奇志、大兵讲的好多相声,简直要把人笑死!那时候‘琴岛’还在长沙市青少年宫旁边,是老‘琴岛’。”刘奇是一位老长沙,他介绍:“何晶晶、李清德也都曾经在几个歌厅跑场子,他们一个人就撑起一个节目。大兵、赵卫国两三年前偶尔还能在欧阳胖胖大歌厅露露脸,现在除了在电视上可以看到他们,歌厅里再也见不到了,去年在‘琴岛’我还看见了何晶晶,今年‘琴岛’的节目改版后,也没见过她了。”

    本土曲艺为何渐渐退出长沙歌厅?琴岛歌厅老板余德华说:“这是市场的需要。”

    余德华介绍,现在的长沙歌厅已不是以往容纳几百人的小歌厅,本土曲艺节目在小歌厅里能撑得起场面,可是在上千人场子里,这些节目就显得太土太俗太小气了。因此,目前歌厅上演节目前20分钟的视听表演,就是以歌厅最顶级的舞台灯光、道具演绎当下最时尚的“环保主题”,呼吁人类保护家园;再如杂技表演,不论是器械还是编排都非常震撼,像压轴节目《生命之轮》非常大气。在这样的大杂技面前,之前歌厅的杂技节目只能称作小儿科。

    除了歌厅经营模式的转换,让本土曲艺退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观众群在改变。余德华介绍,之前歌厅的观众90%以上是本地长沙人,因此讲着长沙话的本土相声小品很受欢迎。随着长沙歌厅的名气越来越大,长沙歌厅成了“长沙客厅”,客厅里主人少、客人多,80%以上的观众是外地人、听不懂长沙话,他们笑不起来,因此本土曲艺节目并不受他们的青睐。

    本土曲艺寻求新的发展土壤

    湖南本土曲艺渐渐退出歌厅,本土曲艺就少了一块发展的土壤,这肯定对本土曲艺的发展不利。本土曲艺又将如何应对呢?面对这种局面,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大兵早已实施了对策。

    面对湖南曲艺人才的流失现状,大兵担任湖南曲协主席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举办湖南首届曲艺大赛,选拔了一批曲艺人才。

    如何为曲艺人才寻找一块锻炼的新土壤,给他们寻找一个锻炼的舞台?接着,大兵发起创排了相声剧《夺宝熊兵》。这部集合了湖南许多新老曲艺人才的相声剧在湖南大剧院、湘江剧场、红色剧院轮番演出,并进行全国巡演。“如果说此前的湖南曲艺以个人单干为主,现在的湖南曲艺可以说是化零为整,整体出击,声势要大得多。”大兵说。

    本土曲艺退出歌厅后,电视也成为本土曲艺人才的接纳地。当前,湖南一些电视台创排了一些小品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一家老小向前冲》,这些小品剧连续播出,很受观众喜爱。小品剧也因此成为曲艺人才的磨炼场。

    至于本地戏曲,长沙目前已有两个“戏窝子”接纳民间剧团和专业剧团的演出,一个是“老戏窝子”——天心区的南馆剧院,接纳民间剧团演出,一个是“新戏窝子”——湘江剧场,接纳专业剧团演出,戏迷们天天可到这两个场子享受原汁原味的花鼓戏和湘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