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咏叹调,这就是歌剧的第二个魅力。咏叹调有一定篇幅,通常长约4到5分钟,少一点的可能是3分钟,多一点的12分钟、15分钟。例如,俄罗斯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尤金·奥涅金》,奥涅金是一个浪荡公子,可是塔替雅娜情窦初开,是一个纯情的女孩,她收到奥涅金的信之后,就陷进去了,所以她回信的时候,那个咏叹调时间非常长,有十五六分钟。
一个作曲家在写整部歌剧的时候都有一个结构的设计。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这4幕的情绪怎么分配,一幕里的高潮在哪儿,这个人物的几段咏叹调如何设计,这叫“布局”。很少有作曲家写两个音符喝一顿酒回来再写,通常是一幕写完后,休息一下,再接着写,它有一个一气呵成的过程。所以在布局的时候,最重要的几个点就是咏叹调。咏叹调旋律优美好听,能够代表剧中主人公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作曲家会把剧情中间几个戏剧性冲突的重要的点用咏叹调来表述。所以,我们要记住一部歌剧的每一个音符,可能性不是很大,而记住几个重要的咏叹调就可以。基本上每一个咏叹调的旋律都有特性,能够代表这个人,听众只要一听就知道这个人又出现了。所以,咏叹调是歌剧最重要的部分。
现在给大家放一些谱例,让大家感受一下咏叹调。
首先给大家放的是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波希米亚人》的故事很简单,它讲述的是在意大利罗马的一个下层居住的地方,有一帮年轻的艺术家在寻求出路,他们有理想、充满了幻想,尽管生活贫寒,但是非常乐观。剧中人物鲁道夫是一个长得很帅的诗人,想象力非常丰富,非常罗曼蒂克。隔壁住着一个房东的女孩,叫咪咪,多病孱弱。她到鲁道夫那里借火,鲁道夫正百无聊赖,一看咪咪那么漂亮,心动了,顿时产生了爱慕之情。咪咪是一个多愁善感、非常害羞的女孩,来到他这儿有点局促。鲁道夫说,我是一个诗人,想赢得她的好感。在讲话的过程中,鲁道夫耍了下阴谋诡计:咪咪说钥匙找不着了,鲁道夫就拿个火说帮她找,但他悄悄地把火吹灭了,然后就去碰咪咪的手。现代人拉手就不算什么,那时候的人手一碰上就触电了。所以普契尼创作的时候有一个要求,前面有一个和弦,然后突然竖琴弹一下,要求他们两个人正好在这个拍点上碰一下手,这时咏叹调就开始了,他就向她阐述:诗人如何,诗人的胸怀如何,我喜欢生活、美酒,喜欢漂亮的姑娘。咪咪被他打动了,讲完之后中间又有一大段情节,那些朋友们看到咪咪与鲁道夫在里面,大家就热闹得不得了,说“走吧,圣诞节开始了,我们出去玩,把咪咪也带上”。中间跳过一段,他们两个人就去了,去的时候已经相爱了,这时候有一段著名的二重唱——《爱情二重唱》。我们来听一听这三段著名的咏叹调,让大家对咏叹调有一个概念。
(大屏幕播放视频)
(歌剧咏叹调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高音很重要,叫做“高音C”。高音C完成得非常漂亮,所以观众拼命鼓掌,这时候演员要等到静下来,才开始唱下一段。所以我们以后去欣赏歌剧的时候,听到一个好的咏叹调,高音唱得很好,也可以拼命鼓掌,这也显示出我们的素质。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音乐之间的区别,男主角唱的时候如此浪漫、自信,而咪咪就有一点胆怯,但是待会儿她会说出自己的贫寒身世,同时告诉他说:我喜欢鲜花、喜欢鸟叫、喜欢自然、白云,所以之后就有很调皮的音乐出来。)
我们在欣赏歌剧的时候,除了欣赏作曲家写的音乐之外,还可以欣赏演员的歌唱表演。歌唱者不仅要会唱,把词背出来,还要看着指挥,与乐队的步调保持一致。但他又不能不顾剧情,傻乎乎地盯着指挥。帕瓦罗蒂唱的时候,还要用眼睛的余光看着指挥,或者旁边有一个监视器,为了与指挥步调一致。气候、歌唱家的情绪、嗓子、身体状况这些都会影响到他的歌唱。所以,要当一个歌剧演员很不容易。
比如,帕瓦罗蒂唱的高音C,这对男高音来说是一个极限。男高音的标准就是要能够唱得非常漂亮、自如,声嘶力竭不行,脸红脖子粗也不是好歌唱家,他要装得非常轻松,声音还要上去。所以,很多人到歌剧院去其实是欣赏声乐,就是歌唱者的气息、发声的位置、共鸣,因为这些人在舞台上唱都不能用麦克风。歌唱与小提琴、钢琴还不一样,它科学的演唱方法要经过十几年的训练。唱歌关联到人的腔体,头腔共鸣,胸腔共鸣,气要沉到丹田,要用横膈膜支撑。关于这些有一大堆的声乐术语,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通过教学实践苦苦地探索,才能够把它化成形象,化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然后找到它、调整它,所以歌唱艺术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撇开一切,就听这个高音C,听众就很满足。意大利被称为是歌剧的故乡,所以,意大利人听了太多的歌剧,对剧情已经不感兴趣了,就经常有一些剧迷,去剧院就为了听那5段咏叹调,帕瓦罗蒂高音C唱完,他们就到门口去喝咖啡,计算好时间,下一段咏叹调开始的时候又进来了。
另外,欣赏歌剧这种综合的艺术,还可以去欣赏灯光、舞美。《波希米亚人》中,蜡烛吹灭了,在黑暗中两个人的手碰到一起,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如果这时候不小心把聚光灯打开了,氛围就完全不对了,所以舞台的每个环节要配合得非常好,什么时候开一点点光,开红光、蓝光,都很讲究。歌唱者还要与七八十人的合唱团步调一致。所以歌剧的魅力是很大的。
歌剧和话剧有很大的不同。同样一句台词,在歌剧里可以用音乐来滋润、铺垫。例如,《波希米亚人》中“你冰冷的小手,让我感觉到多么的可爱”,在话剧里,这句台词可以一下子讲完,但歌剧可以把这句台词编成很长的一段旋律。(表演)
所以听众在欣赏歌剧时,就不只是在欣赏剧情和台词,他们同时在音乐中感受这一切的美,这就是歌剧咏叹调和话剧很大的区别。有时候一段咏叹调唱到最后,词都唱完了,高潮已经到了,它可以不断重复最后几个字,比如“胜利了”这几个字就可以用不同的音乐表现,但是在话剧里“我们胜利了”不断地重复就很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