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小兰 文并摄影
有谁能够想得到呢,在无比严肃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9月25日晚上竟然是严肃的德国人展演了一场热情非凡的狂欢节。带着罕见张扬激情的德国科隆文化日演出,把大剧院的音乐厅变成了疯狂喧闹的联欢广场,那种不一样的感觉实在是令人耳目全新呀。
狂欢,连李宁也不例外
“看到德国人的另外一面了吧!”与记者一同观看演出的前中国驻民主德国文化参赞张德生和刚刚卸任的驻奥地利文化参赞贾建新兴奋地说。随着由知名的德国霍纳乐队与由谭利华指挥的北京交响乐团默契配合演奏的《飞上九重天》等乐曲,全场观众左右晃肩,起立鼓掌,与坐在舞台背后席位上的身着拿破仑式红色军服的科隆“红色火花”歌舞团120人整齐的晃动交相辉映,构成淹没全场的旋转回流的浪涛,沸腾着的欢乐似乎要将大剧院音乐厅的屋顶掀翻。
在“红色火花”歌舞团演出开始之前,德国主持人将一位神秘的嘉宾请上了舞台,是身穿西服的中国体操王子李宁。刚刚走上舞台的李宁不由分说地被戴上了黑红相间的船型帽,与“红色火花”歌舞团的“士兵们”一样,两鬓被装饰上白色的卷发,站在身穿红色军服、脚穿黑色长靴的“士兵”中间,李宁手持长长的木制步枪,枪管上装饰着红色的玫瑰,一会儿与其他成员背靠背,臀部贴着臀部,一会儿摇肩晃脑地随激昂的鼓乐舞动和操练,让人忍俊不禁。
据了解,“红色火花”歌舞团隶属于“科隆1823红色火花协会”,该协会是成立于1823年的科隆最古老的狂欢节协会,在科隆狂欢节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此次举团来华演出的“红色火花”歌舞团,成员平均年龄为50岁,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每周集中训练两次,不时集体周游世界。现任科隆市市长鲁特斯也是“红色火花”协会的成员。
厉害:女剑手用中文主持晚会
担任整场晚会主持人的是年轻的德国女子重剑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阿特曼。这位身材窈窕、白衣黑裤的漂亮女孩,竟然会讲一口自如流利的中文!她一会儿与霍纳乐队用中文合唱中国歌曲《茉莉花》,一会儿对现场观众大讲幽默中文解说,而且令人吃惊的是,她只在科隆学过两年汉语,一定羡煞了一些学过10年英语也不能如此熟练使用外语的人们。
这次参演的另一重要团体霍纳乐队,是一支地地道道来自科隆的民歌乐队,成立于1972年,乐团一大特色是不但用标准德语,而且用科隆方言演唱,乐队的演出风格鲜明,将民歌、流行和摇滚融合在一起,其成名曲是一首在科隆狂欢节期间经常播放的名曲,所创作的歌曲《如果不是现在,那要等到何时》成为世界杯的官方歌曲之一。霍纳乐队的6位音乐人为此次的中国之行奉献了精心准备的音乐盛会,《举起酒,为明天干杯》、《嘿,科隆!你是一种感觉》等好听的歌曲,令人心潮澎湃。
致辞,竟然可以如此生动
1987年即成为北京市姐妹城市的德国科隆,此次由市长亲自率队来到北京举办文化日活动,向北京展示科隆市狂欢节的传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情欢迎。
在当晚举行的德国科隆文化日演出开始之前,双方的嘉宾代表纷纷上台致辞。在北京市负责人致辞之后,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和科隆市长也上台致辞。或许正是这些生动的致辞,铺垫了现场活跃的气氛。从嘉宾们的致辞开始,全场就笑声不断,真是不可多见的景象。
科隆市长俏皮地说,科隆作为北京众多姐妹城市中的一个小妹妹(因为科隆和北京比是个小城市),今晚要向大家展示小妹妹也会很闹腾。而德国大使则坚定地说,科隆人每年拥有5个季节,而不是4个,第5个季节是狂欢节。他说:“外国人评价德国人时说,德国人只会拼命工作,但科隆人的狂欢节证明了德国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大使还盛情邀请大家今晚与艺术家们共舞,摇摆起双肩,一起度过一个欢乐的夜晚。
通过中德两国艺术家的演出,人们还了解到,科隆市以每年冬季举办狂欢节而闻名,在每年将近一周的狂欢里,科隆人以及数不尽的游客纷纷穿上多彩的服装,扮演着属于自己的全新角色。在500多个会场及舞会上,科隆人以啤酒和歌舞庆祝节日。科隆文化日的演出生动再现了狂欢节的欢乐现场,让人们体会到狂欢节的热闹场景,以及乐曲演奏、民间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演出盛况。演出后,人们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啤酒狂欢。
在大剧院一层的南侧,还同时举办着科隆文化图片展,一座灰白色的3米高的科隆大教堂仿真模型,也矗立在大剧院的大厅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