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术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见证“穿在身上的历史”
打破学科分类培养复合人才
图片新闻
本科动画专业今年被亮红牌
巨幅历史油画再现国立中正大学初创场景
独立艺术与设计高校联盟国际年会举行
2011年浙江美术统考新增“速写”
瑞昌剪纸:“手把手”进校园
中国戏曲学院与国家五大
重点京剧院形成战略联盟




 中国文化报 >  2010-11-0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打破学科分类培养复合人才

    张茜茜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传媒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集采、编、播、摄于一体的“多面手”最受青睐。为了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分类,让表演专业的学生兼学主持,主持专业的学生兼学编导,编导专业的学生兼学动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教学特色。

    据院长赵炳翔介绍,该院新教改方案倡导将表演、主持、编导、动画4个专业联手打造,打破学科分类,形成整体办学的理念。“打破学科分类并不是说原来一个专业的学生现在要学4门专业的课程。而是学校在征询学生兴趣后,给他们开其他专业课的“小灶”。

    赵炳翔说:“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什么都学,却样样不精’的情况出现,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为‘博众家之长,但是有所侧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学生大一的课程结束后,学院就会做“民调”,了解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开课需求,然后在新学期为学生开设这些课程。除此以外,学院还衍生出第二课堂,即每周五下午,将4个专业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展开“头脑风暴”,每个学生都可以畅谈自己的策划,然后在同学中寻找“一拍即合”的对象,组成一个集“策划、编剧、表演、摄像、录音、后期创作”于一身的创作小组。同时,学院还为学生搭建各类赛事,以及月月演、专场演、毕业大演、校际交流演的创作和交流平台。学院鼓励教师们开展工作坊形式的教学研究,如“嗓音训练工作坊”“小丑工作坊”“肢体剧工作坊”等,鼓励各个专业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工作坊学习。

    这一整套培养方案已经初见成效。谢晋影视艺术学院2008年的毕业大戏 《爆玉米花》登上了上海同乐坊芷江梦工厂舞台,上座率达到九成。原创肢体剧《花木兰》,2009年10月在学校首演,不久即入选“2009上海国际当代戏剧季”,于当年11月登上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后又入选了2010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剧目。

    目前,该院“广播影视新传媒”已经被正式列为上海市第四期教育高地建设项目。赵炳翔表示,在未来3年,学院除了要继续深入“广播影视新传媒”教改以外,还将从市场需求、教学建设、校企联动、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其他同类学校展开错位竞争,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工作的“无缝对接”,建成广播影视新传媒人才高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