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臣
王芳同志离开我们转眼已经一年多了,总觉得该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位可敬的功勋老人。
按年龄算,王芳同志早我两代,是一位传奇式的革命前辈。在我国革命和建设岁月里,他长期工作在隐蔽战线、公安战线,是我国公安政法战线杰出的领导人。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解放军三○五医院。那时我在薄一波同志身边工作,在医院照顾薄老的起居,我们住在医院一层的西段。碰巧王芳同志也在那里住院,他住在东段,就这样见到了他,或许是一种缘分。
后来,就不时听人说起王芳的英雄事迹。渐渐听得多了,觉得很多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电影里似乎都有他的身影。比如像《平原游击队》里的李向阳、《敌后武工队》里的魏强等等。虽然是文艺作品里的人物,却都是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原型。据说,很多年前,就有老战友称他是“活着的李向阳”。在我这样的小战士眼里,这可是了不起的荣誉。不过,王芳同志自己却不想接受这样的称呼。他说,“革命工作都是份内事,不值得宣扬。”
我接触过的老一辈领导人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越是了不起,越是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在这个方面,王芳同志尤其典型。我印象中,他高高的身材,宽厚的性格,属于蔼然长者,对年轻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护和关心。他为我写了一幅字,内容是“志在高远”。字不多,话不长,言简意赅,寄托了对后辈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听说他在十年动乱时期曾长期遭受迫害,被关押七年之久。能在那样的处境里坚持过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继续为国家的安全、为人民的幸福工作,一定是有高远志向支撑着他。
以后的多年里,虽然和王芳同志见面并不频繁,但是他的形象,他书写的条幅上对我的嘱咐,一直都牢牢记在我的心里。工作顺利、心情愉快时,看看条幅,觉得人生道路还远,要学的知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就避免了得意忘形。碰到挫折、情绪不免低落时,也会去看看他写的条幅,就会增加一分坚韧和坚持,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压倒。有了这些经历,就更深地体会到了老人家书写这四个字的深长用意。
当然,以我的阅历之浅,并不足以全部懂得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但是,王芳同志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因这个条幅而保持着丰满和高大的基调。他虽然已经去世,却依然活在我的心中。身材高大,目光远大,胸襟阔大……记得费孝通先生写过一篇怀念前辈的文章,题目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这题目意思很深,文字很妙,不是我能写出来的。可是,在王芳同志逝世一周年后想到他时,我心中的感受似乎就是这样的。